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

| 國渝

教學設(shè)計是把教學原理轉(zhuǎn)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shè)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滬江初中語文教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1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歸納重點實詞的詞義、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和句式。

2、欣賞鄒忌的諷諫藝術(shù)。

3、領(lǐng)會課文設(shè)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

教法設(shè)想:設(shè)計一條明確的朗讀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代解,以讀代譯。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導語1: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睔v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業(yè),身邊沒有幾位敢進諫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勸諫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賢明,二要看諫者是否注意了進諫的藝術(shù),使“良藥”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戰(zhàn)國時齊威王非常幸運遇到了這樣一位賢臣——鄒忌。(摘自網(wǎng)絡(luò))

導語2:我國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藥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边@句話確實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們知道現(xiàn)在有一種藥,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沒有不逆耳卻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難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嗎?今天,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的古人是如何做的。(書寫標題《鄒忌諷齊王納諫》)(摘自網(wǎng)絡(luò))

二、《戰(zhàn)國策》是記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諸國歷史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zhàn)爭不斷,政權(quán)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guān),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yōu)美,語言生動,富于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在我國古典文學占有重要地位。

二、原譯: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譯文:網(wǎng)絡(luò)版

鄒忌身高八尺多,儀容很漂亮。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邊來,鄒忌坐著同他閑聊時,又問他:“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庇诌^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比徐公差遠了。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p>

于是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嬪妃、近臣,沒有不偏愛您的;朝中的大臣沒有不害怕您的;全國的老百姓沒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摘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可得中等獎賞;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后,還偶爾有人來進諫;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zhàn)勝了別國。

三、讀文:

1、正音:昳(yì)麗朝(zho)服衣冠(gun)窺(ku)鏡期(j)年

熟(shú)美朝(cháo)于齊間(jiàn)進

2、解義:

詞類活用:A、名作狀:朝服衣冠暮寢而思之

B、名作動:朝服衣冠:穿戴

C、形容詞意動用法:美我者:以…為美,認為……美

D、動詞使動用法:聞寡人之耳者:使……聽到

古今異義詞:

窺:古:照今:偷偷地看

寢:古:躺而不睡;今:睡覺

私:古:偏愛;今:自私

地方:古:土地方圓;今:地點、處所

明日:古:第二天;今:將要到來的下一天

左右:古:身邊的人;今:表方位

一詞多義:

熟:我熟與城北徐公美哪,誰,疑問代詞

熟視之端詳,動詞

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為美,形容詞使動用法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形容詞

私:宮婦左右莫不私王偏愛,形容詞

不宜偏私徇私動詞

朝:朝服衣冠早晨時間名詞

皆朝于齊朝見,朝拜,動詞

3、句式:

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句: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孰與,相當于“與……孰”,“……與……相比,誰更”

判斷句: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兼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

否定句賓語前置:忌不自信。即“忌不信自”

被動句:王之蔽甚矣(被蒙蔽)

省略句:與坐談。即與之坐談

四、內(nèi)容:

一段:寫鄒忌與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贊美而自喜,而是從中自悟道理。

是設(shè)喻說理的前提

二段:寫鄒忌以切身經(jīng)歷設(shè)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1層:先以切身經(jīng)歷設(shè)喻,指出妻、妾、客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

2層:后拿齊王地位和自己做比,指出宮婦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內(nèi)也各有因。

把家事與國事類比(相似性),這種比喻的說理方法好處是:非常貼切,盡情盡理,

受到良好的效果。是設(shè)喻說理本身。

三段:寫齊王納諫及其結(jié)果。先齊王表態(tài)度決心——再國內(nèi)外納諫后取得的成效。

是必然發(fā)展和結(jié)果。

全文生動地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使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全文采用設(shè)喻說理的方法。

鄒忌形象:關(guān)心國事,具有遠見卓識實事求是

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諳君王心理。

五、解文小題賞析:

1、一段中“比美”離題否?有何作用?

答:不離題。為下文的設(shè)喻說理打基礎(chǔ),(是設(shè)喻說理的前提)。

2、一段中的“三問三答”寫法上有何變化?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xiàn)人物什么關(guān)系)?

答:內(nèi)容都是說鄒忌的美,語言只有一兩個字變化,

卻反映了對話人物間的關(guān)系親疏遠近的不同。

妻→私:偏愛贊揚;妾→畏:卑微喂怯;客→有求:逢迎敷衍。

3、二段中私事、國事有何相通?何以能以喻諷諫?

答:事理相通。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

4、二三段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威王確實受了蒙蔽?

答:徐公一句“王之蔽甚矣”,齊王一句“善”說明徐公說出弊端,齊王得以承認。

5、“王之蔽甚矣”一句,為何點到了卻不深說?

答:善揣摩國君的心理。對于聰明有為的國君,不要說多余的話。

6、一“善”、一“朝”,省略了哪些內(nèi)容?

答:哪些意見,如何來朝。

7、這個故事于今有何積極意義?

答:自知之明、直言勸諫、發(fā)揚民主、傾聽民聲等等。

8、鄒忌為什么會成功?他的勸說有什么特點?比喻說理有什么好處?

答:鄒忌用設(shè)喻的方法來進諫的;用自己切身的感受設(shè)喻,巧妙地諷喻齊王;其優(yōu)勢在于能用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道理,變深奧為淺顯,變復雜為簡明,變逆耳為順耳,委婉而有較強的說服力。

9、本文在說理以及記敘上有什么特點。

答:本文采用了“三疊法”。三問:妻、妾、友;

三答:同中有異;

妻—偏愛,真心流露;

妾—討好,有些勉強;

客--禮貌、尊重,有點客氣,有點應逢迎

三比:妻私我→宮婦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內(nèi)有求于王

三賞:上賞——中賞——下賞;

三時:令初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

總之,前后呼應,上下關(guān)照,形成一種奇特的篇章結(jié)構(gòu)。

10、聽了鄒忌的分析,齊威王說了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答:王曰:“善。”;

下令納諫;(“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其效果是: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戰(zhàn)勝于朝廷)

六、知識補拾:

《戰(zhàn)國策》:是戰(zhàn)國時代國別史匯編,也是一部歷史散文總集。又稱《國策》、《國事》,由漢代劉向編訂的,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趙、魏、韓、宋、衛(wèi)、中山十二策。它記載了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記錄了各國謀臣的策略和言論。它語言流暢,寫人記事真切、生動。

七、閱讀訓練: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一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私:(2)蔽:

2.翻譯句子: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3.“忌不自信”“暮寢而思之”兩句說明了什么(反映出他怎樣的品質(zhì))?

4.俗話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從語言運用的角度,鄒忌的進諫引發(fā)你怎樣的思考?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二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昳麗:(2)左右:

2.翻譯句子: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3.齊威王下令進諫后,政局迥異,初時進諫的人“”。最后“”。(各用文中四個字填寫)

4.從文中看,妻、妾、客回答鄒忌問題的內(nèi)容、語氣有何特點?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三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間:(2)謗:

2.翻譯句子: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3.漢語中有許多成語源于古代典籍,至今仍有鮮活的生命力。此文第三段就有一個成語,它是“”

4.進諫難,需要勇氣和智慧;納諫也難,需要氣度和胸懷。文中的鄒忌和齊王,你更喜歡哪個,說明理由?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四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聞:(2)市朝:

2.翻譯句子:能謗譏于市朝,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3.文中鄒忌先以設(shè)喻,再將進行比較。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使得齊王心悅誠服地采納了他的諫言。這以后齊王廣開言路,修明政治,取得了“”的成效。

4.鄒忌為什么會勸諫成功?他的勸說有什么特點?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五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美:(2)孰:

2.翻譯句子: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鄒忌是如何“諷”齊王的?

4.請你聯(lián)系歷史知識,再列舉兩位歷廣于納諫的君主?(自編)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六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畏:(2)修:

2.翻譯句子: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3.請你概括第二段文字的內(nèi)容:

4.初三學習生活十分緊張,同學們想到附近公園等地去散散心,可班主任老師不同意,如果請你勸說老師,你會怎么說?50字左右。(自編)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七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服:(2)甚:

2.翻譯句子: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

3.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

4.從文中看,齊威王最終能使齊國“戰(zhàn)勝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這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鄒忌諷齊王納諫》閱讀訓練:第八組題

1.解釋加點詞語:(1)刺:(2)朝:

2.翻譯句子: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3.《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zhàn)國策》,本人意在通過自悟從身邊的小事中受蒙蔽來規(guī)勸君王要善于納諫。

4.鄒忌善于言辭,但他從生活小事中領(lǐng)悟事理的獨特思維方式更令人佩服。鄒忌是怎樣把生活小事同國家大事聯(lián)系起來的?

5.請分別以“言”和“行”為首字寫一組勸勉性的對偶句。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一組題

1.(1)私:偏愛(2)蔽:受蒙蔽

2.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就戰(zhàn)勝了別國。

3.答案一:不盲目輕信別人,能正視自己。

答案二:有自知之明,沒有因為別人的頌揚而得意忘形。

4.忠言不一定逆耳。在與同學、父母、師長等的交往中,在向?qū)Ψ教岢鲆庖娀蚪ㄗh時,如果能講究生活方式,語言含蓄委婉,小之以理,動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順耳,從而使對方愉快接受。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二組題

1.(1)昳麗:光艷美麗(2)左右:近臣(身邊的親信)

2.命令剛下達,群臣都來進諫,門前、院內(nèi)像集市一樣。

3.門庭若市;無可進者。(各用文中四個字填寫)

4.在內(nèi)容上都是說鄒忌比徐公漂亮。在語氣上有輕重之別。妻子語氣,他由衷的喜愛和熱情的贊美丈夫的美;妾的語氣較強,他拘泥害怕,模仿敷衍;客人采用否定句式,語氣較弱,是應酬奉承之舉。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三組題

1.(1)間:間或,偶爾(2)謗:公開指責別人過失

2.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比徐公差遠了。

照著鏡子自己看自己,又覺得遠遠不如徐公。

3.門庭若市

4.鄒忌:能對家事中細小問題進行深思,并把家事同國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向君王進諫,體現(xiàn)了他忠君愛國思想和善于說理的方法和技巧。齊王:不擺王的架子,謙虛而納諫,使國家昌盛強大。從他身上讓人學到了為官一方,應廣開言路,造福百姓與國家。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四組題

1.(1)聞:使……聽到(2)市朝:公共場合

2.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傳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獎賞。

能夠在眾人聚集的地方指責議論我的過失,而且他的話又傳到我的耳朵里的,授予下等獎賞。

3.切身經(jīng)歷;家事與國事;王之蔽甚矣;戰(zhàn)勝于朝廷。

4.鄒忌用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生活小事來講道理,現(xiàn)身說法,明白具體,說理深刻,委婉動聽。使人易于接受,他勸說的特點是委婉。充分尊重被勸說者,使之受到啟發(fā),明白事理,從而愉快地接受意見。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五組題

1.(1)美:美麗,漂亮認為……美(2)孰:誰,哪個仔細

2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3.鄒忌入朝后,并未單刀直入向威王進諫,而是以“閨房小事”談自己的體會,然后以類比的方式委婉進諫。

4.李世民納諫而出現(xiàn)貞觀之治;康熙乾隆納諫而出現(xiàn)康乾盛事。漢武帝納諫而漢。朱元璋納諫興大明。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六組題

1.(1)畏:懼怕(2)修:長,指身高

2.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

3.寫鄒忌以切身經(jīng)歷設(shè)喻,諷諫齊王除蔽納諫。

4.老師,我感覺你這幾天挺疲倦的,其實我們也好累,想和你一起到附近的公園散散心,你看行嗎?更何況學會休息才能更好的學習,磨刀不誤砍柴功嘛?求您了?!?/p>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七組題

1.(1)服:穿戴(2)甚:很,(厲害,嚴重)

2.鄒忌身高八尺多,儀容很漂亮。

3.因為:齊國是一個大國,齊王位高權(quán)重;

齊王身邊的人偏愛或者害怕齊王;

舉國上下的人都對齊王有所求。

4.原因是:有鄒忌這樣善于思考、敢于直諫且善諫的忠臣,齊王善于采納群言。

它告訴我們,將來無論我們做什么,都要忠其職盡其事。做領(lǐng)導要關(guān)愛職工生活,

重視企業(yè)發(fā)展;做職工要為興盛事業(yè)獻力獻策。

閱讀訓練參考答案:第八組題

1.(1)刺:指責;(2)朝:早晨朝拜朝廷

2.翻譯句子: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譯文:滿一年以后,就是想進諫,也沒什么可說的了。

3.《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zhàn)國策》本人意在通過自悟從身邊的小事中受蒙蔽來規(guī)勸君王要善于納諫。

4.從自己在家庭中受蒙蔽的切身體會里,用類比、暗示的手法,把家事引到國事上來,從而規(guī)勸齊威王納諫。

5.言君子,話出九鼎;行正道,腳踏八方。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性浪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懊┪轂榍镲L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案琛保枪糯鷺犯姷囊环N,寫法上比較自由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政治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政治抱負破產(chǎn)。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叛亂。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兵變,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平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jié)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shù)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讀書,檢查范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熬怼?、“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出示課件:風卷茅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出示課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過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jié)。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老師提醒:這一節(jié)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嘆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嘆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出示課件:群童抱茅)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墒?,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nèi)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fā)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

總結(jié):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jīng)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邊的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jīng)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其中有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币馑际钦f,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jīng)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jīng)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上了這樣的遭遇?!拔萋┢赀B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jīng)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guān)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教師也說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凄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第四節(jié)。

(過渡語: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庇蓚€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后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愿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guān)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在陜西流傳的一首民歌,其中有這樣兩句:“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倍鸥@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說:

(出示課件)“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p>

請齊讀這一節(jié)。

四、結(jié)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jié):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后世,

詩圣著千秋。

這是朱德參觀杜甫草堂后題的一副對聯(lián)。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練習。請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并完成課后練習一。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3

課文內(nèi)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介紹我國宋代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畫作《清明上河圖》的說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紹這幅畫作的時候并沒有從繪畫技巧的角度作過多的介紹,而是扣住這幅畫作所描繪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將畫作所表現(xiàn)的北宋時期汴梁都城的“繁華”盡量表現(xiàn)出來。這樣的寫作構(gòu)思,可以幫助非美術(shù)專業(yè)的一般讀者更好地了解《清明上河圖》的主要內(nèi)容及畫作的深層意義。

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從而引出本文要說明的對象。第二段介紹了畫作的作者張擇端及其創(chuàng)作動機,強調(diào)了這幅畫作所要表現(xiàn)的是“夢回繁華”的主題,從而確定了本文介紹畫作內(nèi)容的重點:“繁華”。第三到五段,是對《清明上河圖》的具體介紹。第三段介紹畫作材質(zhì)、著色和尺幅,并概括介紹畫作的主要內(nèi)容;第四段分三層介紹了畫作的主體內(nèi)容,三層均扣住“繁華”來介紹,語言典雅,富有文氣;第五段總結(jié)了《清明上河圖》的藝術(shù)特點和社會價值。

全文使用了邏輯順序,對《清明上河圖》的介紹按照“內(nèi)涵—內(nèi)容—價值”的思路來展開,著重體現(xiàn)了畫作的主題“夢回繁華”。

學情分析:

通過第五單元前面兩篇教讀課文的學習,學生對“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說明方法”“說明語言”“說明順序”這些學習重點已經(jīng)打下了較好的基礎(chǔ)。自讀課文《蟬》屬于文藝筆調(diào)的說明文,又使學生對說明文的多樣性有了一些了解,同時學習該類自讀課文課時已經(jīng)指導了學生借助旁批和閱讀提示的助讀系統(tǒng),運用快速閱讀法的自讀策略。不同的是,本課沒有設(shè)置旁批,學生正好根據(jù)老師提出的任務(wù),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看法寫成旁批,養(yǎng)成隨手寫批注的習慣。

教學目標:

1.學習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jié)合的閱讀方法,養(yǎng)成圈點勾畫批注的習慣。

2.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3.通過學習說明方法及作用,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

教學重點:

1. 指導學生采用瀏覽和細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理清課文思路,弄清說明順序。

2. 指導學生細讀課文,結(jié)合說明方法的學習體會準確而典雅的語言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以及說明方法對于語言特色的影響。

教學創(chuàng)意:

1.學生自己討論學習目標和方法,確定學習方案。

2.反復使用瀏覽加細讀的方法,隨時進行勾畫批注。

3.通過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會說明語言的特色。

教學流程:

一、欣賞圖畫,選擇畫作局部,口頭說明內(nèi)容。

(一)教師展示圖畫,介紹經(jīng)歷。

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是我國繪畫的無價之寶。在它問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無數(shù)收藏家和鑒賞家把玩欣賞,也是后世帝王權(quán)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zhuǎn)飄零,歷經(jīng)劫難,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演繹出了許多傳奇故事。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宋代社會,體會一下《清明上河圖》展現(xiàn)的宋代生活。

(二)學生選擇局部,口頭說明。

現(xiàn)在讓我們來仔細看一下這幅圖上有什么?選擇一個局部,用自己的話對你看到的景象做出說明。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用圖片將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試圖用自己的語言說明畫作內(nèi)容,可以和后面學習本文語言特點的時候作比較,讓學生體會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準確典雅,條理清楚。)

二、閱讀“提示”,討論學習目標,確定學習方法。

(一)學生瀏覽課文,明確說明對象特征,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1:本文的說明對象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用跳讀法在文中篩選出主要信息。

(二)結(jié)合“閱讀提示”和前面三課的學習經(jīng)驗,分組討論,確定本課學習目標和方法。

明確:1.學習目標:弄清本文說明順序,注意到說明方法的使用,注意作者的遣詞造句即說明語言的特點;2.學習方法:瀏覽全文和細讀課文;抓關(guān)鍵語句。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快速瀏覽和勾畫關(guān)鍵詞句的方法,對說明對象有了整體把握,隨后教師不必急著進入學習,建議首先引導學生閱讀“閱讀提示”,回憶過去三篇課文的學習,自己來確定學習目標和方法,這樣有利于形成說明文成熟的閱讀策略。)

三、瀏覽課文,明確文章內(nèi)容,理清說明順序。

(一)學生用瀏覽的方法,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各段主要意思,進而理清說明順序。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2:作者介紹了這幅畫哪些方面的信息?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各段中心句,概括主要意思。

學生勾畫各段中心句及主要意思后將文章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介紹這幅畫作的創(chuàng)作背景,引出本文說明對象。第二段介紹了作者張擇端及其創(chuàng)作動機,強調(diào)了畫作“夢回繁華”的主題。第三到五段,具體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內(nèi)容、藝術(shù)特點和社會價值。

(二)學生判定全文說明順序,并細讀第四段,判斷局部說明順序。

學生明確:全文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各方面的情況,第四段采用空間順序介紹畫作的主要內(nèi)容。條理清楚,結(jié)構(gòu)嚴謹。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學生用瀏覽全文和勾畫中心句的方法,對課文內(nèi)容有了全局印象就能夠理清說明順序。由于第四段說明順序的特殊性,學生對課文重點也有了關(guān)注意識,為下面提出細讀任務(wù)作鋪墊。)

四、細讀課文,學習說明方法,品味說明語言。

(一)瀏覽全文,勾連文題,理解本文中心,確定閱讀重點。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3:哪些內(nèi)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作者是根據(jù)什么確定說明的重點的?讀題,在文中勾畫批注,找出與題目相呼應的句子。

學生明確:畫面的內(nèi)容是作者介紹的重點,即第四段?!皦艋胤比A”的意思是指這幅畫表現(xiàn)了作者夢回故土,懷念繁華生活的心情,“繁華”即是這幅畫的內(nèi)容所表現(xiàn)的主題,也是本文說明畫作的重點和靈魂。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教師繼續(xù)提出任務(wù),學生采用瀏覽課文和勾畫關(guān)鍵句的方法,理解題目含義,明確課文重點,為下面的細讀課文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第四段,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4:在書上批注第四段的說明方法及作用。

學生明確:第四段主要用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著力描摹畫面的整體和細節(jié),再現(xiàn)了它所描繪的社會生活,使說明更形象更清楚。

教師點撥: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也接觸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為什么兩文都選擇了摹狀貌這一方法?

學生明確:1.在說明盧溝橋的時候,也用到了摹狀貌的說明方法。通過描摹盧溝橋欄桿上千態(tài)萬狀的獅子,說明中國石拱橋“造型優(yōu)美”的特點。2.恰當使用說明方法才會使說明更準確更清楚。無論是中國石拱橋造型的優(yōu)美,還是《清明上河圖》畫面的繁華,用摹狀貌才能使說明更形象清楚,所以說明方法的選擇是由說明對象的特點決定的。3.摹狀貌的方法給說明語言增添了生動性。

(三)瀏覽全文,辨別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5:瀏覽全文,在文中勾畫批注,結(jié)合例句辨析課文中還用到哪些說明方法?具體有什么作用?

學生明確:課文還用到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shù)字使說明穩(wěn)妥準確,給讀者以明確的印象;引用使說明更有性更可信;打比方使說明更通俗更形象。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同時為體味說明語言的生動性作鋪墊。前面幾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方法,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句子進行練習不是難事。)

(四)瀏覽全文,細讀第四段,體會本文語言風格的不同,總結(jié)語言特色。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6:查看自己在書上關(guān)于說明方法的勾畫批注,思考不同

的說明方法使語言呈現(xiàn)出怎樣不同的特色。

學生明確:本文語言既平實準確又生動典雅。例如列數(shù)據(jù)使說明更準確穩(wěn)妥,使語言顯得更準確、平實;打比方、引用和摹狀貌增添了語言的生動性,引用更使文章語言有底蘊有文氣。

教師提出自讀要求7:重點品讀第四段,勾畫:哪些詞句讓你體會到了內(nèi)容的“繁華”和語言的典雅?對照學習課文之前同學們介紹畫面內(nèi)容的語言體會。

學生明確:1.本文語言具有一般說明文的特點,即準確平實。例如用列數(shù)據(jù)舉等說明方法使說明更準確具體;2、本文語言也體現(xiàn)了說明語言的多樣性,如生動典雅。這主要體現(xiàn)在摹狀貌和引用、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使用上。打比方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引用古典文獻增強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特別是第四段為了說明畫作內(nèi)容表現(xiàn)的“繁華”,大量使用四字詞語描摹畫面內(nèi)容,再現(xiàn)北宋時代的繁榮生活景象,更使得文章的語言生動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而我們自己的語言一是缺乏條理,二是缺乏文氣。

教師點撥:對于一幅中外聞名的古名畫,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用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語言不僅增強了文章生動性,更是與說明對象相契合。

(設(shè)計意圖和教學建議:對學生來說,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重點也是難點。結(jié)合說明方法的學習來體味語言的不同特點,學生學習語言就是由表及里,既直觀又深刻的。既從表面上結(jié)合具體句子看到語言特色的不同,也從內(nèi)在體會到為什么語言會呈現(xiàn)出這種不同,避免學生機械地記憶語言特點,不能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jié),布置閱讀任務(wù),進行課外拓展。

最后和學生一起總結(jié)本課所得:

1.本文扣住“繁華”,采用邏輯順序介紹《清明上河圖》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內(nèi)涵、整體情況和畫面內(nèi)容、藝術(shù)手法及文化價值。重點在于運用生動形象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以典雅、富有古典文化氣息的說明語言為我們再現(xiàn)這幅畫所表現(xiàn)的北宋時期空前繁榮的城市生活。

2.使用瀏覽和細讀相結(jié)合的方法閱讀類文。通過抓關(guān)鍵句來理清文章內(nèi)容和思路,弄清說明順序;結(jié)合具體例句判斷說明方法及作用,同時注意到不同的說明方法帶來語言的不同風格;

3.隨時勾畫批注,養(yǎng)成習慣。特別是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認識批注在書上相應位置,以供日后檢索,常讀常新。

《清明上河圖》還有很多值得探究之處。建議學生課外閱讀關(guān)于《清明上河圖》的更多其它作品,如《<清明上河圖>的故事》《解讀<清明上河圖>》《謎一樣的<清明上河圖>》等書,進一步了解這幅名畫。

(設(shè)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通過小結(jié)反復強化說明文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成熟的說明文閱讀策略。課外閱讀拓展既是對課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也可以對課的方法進行檢驗。)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4

教學重點

1.解決字音、句讀。

2.訓練誦讀能力。

3.了解曹劌關(guān)于什么是戰(zhàn)爭勝利的保證這個問題的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左傳》中的一段文章《曹劌論戰(zhàn)》。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一書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評析。這段文章很值得我們一學。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于記述戰(zhàn)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其原因是什么,其奧妙何在解。

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把“閱讀指導”和注解①念一遍。

二、教師范讀課文。

三、正音。

劌(guì)間(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轍(zhé)軾(shì)竭(jié)靡(mǐ)

四、學生朗讀課文。

先提出朗讀要求:1.字音準確。2.句讀正確。叫一名同學朗讀第一段,再讓全班同學齊讀第二、三段,讀畢酌情講評。

五、講解課文。

第一段

1.全班同學齊讀。

齊讀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寫什么?”齊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以了解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

2.詞語、句子。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巳胍?。”“十年”:魯莊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師”:軍隊?!胺ァ保号d兵攻打?!拔摇保褐隔攪?。相傳《左傳》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以其書用魯君的年號記事,稱魯國為“我”。“公”:魯莊公。“將”:打算,準備?!皯?zhàn)”:

作戰(zhàn),迎戰(zhàn)。“請見”:請求拜見莊公。“其”:他的?!班l(xiāng)人”:同一個鄉(xiāng)的人;“鄉(xiāng)”:古代的地方行政單位,相傳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xiāng)?!叭馐痴摺保撼匀獾娜?,指有權(quán)位的貴族?!爸\”:籌劃,考慮。“之”:代抵御齊師之事?!伴g”(jiàn):參與?!把伞保杭嬖~,于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淺?!拔础保翰?。“遠謀”:深遠謀 劃。“乃入見”:于是入朝拜見莊公;“乃”:于是。

“問:‘何①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②以分人?!瘜υ唬骸』菸磸?,民弗①從也?!唬骸疇奚癫?,弗敢加也,必③以信?!瘜υ唬骸⌒盼存?,神弗福 也?!唬骸〈笾z,雖不能察,必④以情?!瘜υ唬骸抑畬僖???散菀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②從?!薄昂我詰?zhàn)”:依靠什么去打仗;①“以”:拿,依靠。“衣食所安”:衣食這類用來安生的東西;“所”,這里指用來安定生活的東西;‘安’:安定。“弗”:不。“?!保簩S歇氄??!氨匾苑秩恕保阂欢ò阉纸o別人;“必”:一定;②“以”:把。

“對”:應答,對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或晚輩對長輩?!靶』菸磸獭保哼@些微小的恩惠沒有遍施及一般人(國君的這些賞賜只有國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

“未”:沒有;“徧”:同“遍”。①“從”:聽從。“犧牲玉帛”:祭祀用物;“犧牲”:供祭祀用的純色全體牲畜;“玉”:玉器,珪璧之類;“帛”,絲織品。“加”:超越,這里指謊報,虛報?!氨匾孕拧保阂欢ㄓ谜\實不欺的態(tài)度對待神靈;③“以”:用; “信”:誠實,不欺?!版凇保赫\信感人?!案!保航蹈?,保佑。“獄”:訴訟案件。

“雖”:雖然?!安臁保嚎己耍鞑?。“必以情”:一定依照實情處理;④“以”:按,依 照;“情”情況,實情?!爸抑畬僖病保哼@是盡心盡意處理政事一類的表現(xiàn);“忠”:忠誠;“屬”種類?!翱梢砸粦?zhàn)”:可以憑借這點打一仗;⑤“以”:憑借;“以”后省略 “之”。“戰(zhàn)則請從”:如果迎戰(zhàn),那就請允許我跟隨您一道去御敵;“則”,就;②

“從”,跟隨。

3.內(nèi)容

提問一:第一段主要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作答)

講解:第一段主要是通過曹劌和莊公的對話,寫曹劌對應具備什么條件才能保證戰(zhàn)爭勝利這個問題的看法。

提問二:曹劌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魯莊公的什么看法?

講解:曹劌認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證戰(zhàn)爭勝利。在魯莊公作出第一個回答后,曹劌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徧,民弗從也”。當魯莊公說到辦案子一定合情合理時,曹劌便明確肯定道:“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痹诓軇タ磥恚k案合情合理,符合百姓愿望,如此處理政事,能夠得到百姓支持,具備這個條件,就有了戰(zhàn)勝敵人的保

證,因此他明確斷言:“可以一戰(zhàn)。”曹劌否定了魯莊公的兩個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勝,一是他能得到神靈的保佑以取勝。要注意,曹劌否定魯莊公的第二個看法是說:“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誠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會保佑的,并不是說神的保佑沒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整理第一段中重點實詞的意義,虛詞“以”的不同用法。

3.思考:①第二、三段各寫什么?②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么特點?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了解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軍事才智。

2.總結(jié)實詞、虛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作業(yè)。

二、講解課文。

第二段

1.全班同學齊讀第二段。

讀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二段寫什么?”讀畢提問一二名同學。

2.詞語、句子。

“公與①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②之。劌曰:‘未可?!R人三鼓。劌曰:‘可矣?!R師敗績。公將馳③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④之,曰:‘可矣?!? 逐齊師?!薄肮c之乘”: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①“之”,代曹劌?!坝凇保涸?。“將”:欲,打算。“鼓”:擊鼓,古代作戰(zhàn)擊鼓以發(fā)起進攻。②“之”:助詞?!翱伞保耗?,可以?!叭摹保喝螕艄模慈芜M攻未能奏效?!耙印保赫Z氣詞,表示肯定?!皵】儭保很婈牆?。“馳”:驅(qū)車進擊。③④“之”:代齊師?!捌洹保捍R師?!稗H”:車輪的行跡。“軾”:車箱前扶手橫木,這里意為扶軾?!八臁保河谑??!爸稹保鹤窊?。

3.內(nèi)容

提問:第二段寫什么?(要求用一兩句話概括作答)

講解:第二段寫長勺之戰(zhàn)的戰(zhàn)斗經(jīng)過,寫曹劌是如何指揮魯軍打敗齊軍的。

第三段

1.叫一名同學朗讀。

讀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這段主要寫什么?”

2.詞語、句子。

“既克,公問其①故。對曰:①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 故克之。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③故逐之?!薄凹瓤恕保涸趹?zhàn)勝齊軍之后;“既”,已經(jīng);“克”,戰(zhàn)勝?!捌洹保捍鷳?zhàn)勝齊軍。①“故”:原因,緣故?!胺驊?zhàn),勇氣也”:作戰(zhàn),要靠勇氣;①②“夫”(fǘ),語氣詞,置于句首,表 示要發(fā)議論。“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使士氣振作起來;“作”,興起,這里是使動用 法?!霸俣ァ保旱诙螕艄?,士氣就衰減下來;“再”,第二次?!敖摺保罕M,沒有了。

“彼竭我盈”:齊軍的士氣沒有了,我軍的士氣正旺盛;“彼”,代齊軍;“盈”,充滿。

②③“故”:因此?!皽y”:猜測?!胺保悍??!懊摇保旱瓜?。

3.內(nèi)容。

提問:這段主要寫什么?(要求用一句話作答)

講解:這段主要寫曹劌談這次戰(zhàn)勝齊軍的原因何在。

全文內(nèi)容提問:這篇文章寫出曹劌的什么特點?(提問兩三名同學)

講解: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能看到曹劌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軍事人才。他具有卓越的軍事識見和高超的作戰(zhàn)指揮才能。這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他非常重視戰(zhàn)前要有可靠的政治準備。他認為,“民從”,得到庶民百姓的擁護、支持,這才是戰(zhàn)爭取勝的重要保證,“民 從”,具備了這個條件,“可以一戰(zhàn)”,否則,不可以戰(zhàn)?!叭馐痴弑?,未能遠謀”,這些人識見鄙陋,就包括考慮不到這點。二、他指揮作戰(zhàn)謀慮周密,運用正確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他深 知軍隊士氣在戰(zhàn)爭中的作用(“夫戰(zhàn),勇氣也”),他慎重初戰(zhàn),善于選擇有利的時機發(fā)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已,既不畏強敵,又步步謹慎,終于戰(zhàn)勝齊軍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毛主席在《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中曾寫道:“春秋時候,魯與齊戰(zhàn)”,“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魯莊公起初不待齊軍疲 憊就要出戰(zhàn),后來被曹劌阻止了,采取了‘敵疲我打’的方針,打勝了齊軍,造成了中國戰(zhàn)史中弱軍戰(zhàn)勝強軍的有名的戰(zhàn)例。”

實詞總結(jié)(從略)

虛詞總結(jié)

以 ①拿:依靠?!昂我詰?zhàn)?”②把:“必以分人?!雹塾茫骸氨匾孕??!雹馨凑??!氨匾郧??!雹輵{借?!翱梢砸粦?zhàn)?!?/p>

之 ①代詞?!叭馐痴咧\之”(代事);“公與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齊軍)。② 的?!靶〈笾z?!雹壑~,無義?!肮珜⒐闹??!?/p>

省略句式:“(曹劌)乃入(朝)見(莊公)”(省略主語、賓語);“民弗從(之)也”(省略賓語);“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戰(zhàn)”(省略介賓結(jié)構(gòu)的賓語);“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省略謂語、主語)

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課后練習。

[譯文]

魯莊公十年春季,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zhàn)。曹劌請求拜見莊公。和他同鄉(xiāng)的人對他說道:“有權(quán)位的人自會謀劃這事,你又何必去參與呢?”曹劌回答道:“有權(quán)位的識見鄙陋,不能深謀遠慮。”曹劌于是入朝拜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您靠什么去和齊打 仗呢?”莊公說:“衣食這類使人安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這些東西分給臣下?!辈軇鸬溃骸斑@些微小的恩惠沒有遍施于眾,庶民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鼻f公 說:“祭祀用的犧牲玉帛,我不敢虛報,一定如實告神。”曹劌應答道:“這些小信用不能 讓神深受感動,神不會降福于您?!鼻f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一一細察,但是我一定合情合理處理?!辈軇鸬溃骸斑@是盡心盡意處理政事的表現(xiàn),憑借這點可以和齊軍打一仗。如果迎戰(zhàn),請允許我跟隨您一道去御敵?!?/p>

魯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zhàn)車。在長勺和齊軍交戰(zhàn)。一開始,魯莊公想要擊鼓發(fā)起攻擊。曹劌 說:“不行?!饼R軍三次擊鼓進攻未能奏效。這時曹劌說:“可以擊鼓了?!饼R軍大敗潰退。魯莊公想要驅(qū)車追擊齊軍。曹劌說:“不行。”他走下戰(zhàn)車,察看了齊軍的車轍,登上 戰(zhàn)車,憑軾遙望潰敗的齊軍,然后說道:“可以追擊了?!庇谑菗]師追擊齊軍。

戰(zhàn)勝齊軍以后,魯莊公問曹劌戰(zhàn)勝齊軍的原因何在。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第一次 擊鼓進攻,士氣振作旺盛;第二次擊鼓進攻,士氣便衰減低落;第三次擊鼓進攻,士氣全都沒有了。齊軍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士氣,我軍的士氣正旺盛高漲,因此我軍打敗了齊軍。大國的 情況難于揣測,怕他們設(shè)有伏兵。我看到齊軍的車轍紛亂,又望見齊軍的戰(zhàn)旗倒下。(確認齊軍是潰敗)因此才去追擊齊軍。”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一、了解諸葛亮統(tǒng)一中國的愿望和親賢臣、遠__佞,嚴明賞罰,廣開言路等進步主張,批判地繼承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以議論為主兼用抒情和記敘的寫法以及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的特點。

三、了解“表”的有關(guān)知識,掌握形容詞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學設(shè)想

一、介紹背景和疏通文義結(jié)合起來,突破重點詞句,然后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領(lǐng)會內(nèi)容大意。

二、采用“讀讀,講講,議議”的教學方式,在讀、講、議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的藝術(shù)特色。

三、課文的重點是第一部分,在講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可以采用練習法進行教學,第三部分讓學生自讀背誦。

課時安排:

四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諸葛亮是中國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顧茅廬”“火燒赤壁”“六出祁山”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的文才韜略令人傾倒。他撰寫的《出師表》是漢末以來表的第一流杰作,質(zhì)樸誠摯,志盡文暢,為后人所欽仰,正所謂“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正氣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杰作。(板書)

二、教師范讀全文(能背誦),讀得要有抑揚頓挫,感情充沛,使學生產(chǎn)生激情。

三、解題。

1什么叫“表”?這種文體有什么特點?明確: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我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zhàn)國時期統(tǒng)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罢乱灾x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zhí)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又統(tǒng)稱“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動之以情”?!冻鰩煴怼肥侵T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向劉禪(劉后主)的言事呈文。

2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寫《出師表》的?明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是劉備的遺志,諸葛亮為了實現(xiàn)先帝遺志,在戰(zhàn)略后方日益鞏固的情況下決定出師伐魏。但劉后主卻昏庸無能,聽信__佞,成了北伐的后顧之憂。諸葛亮在出師前寫下這篇,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修明政治,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

四、分析結(jié)構(gòu),歸納段落。

關(guān)于本文的結(jié)構(gòu),教師要引導學生著眼于“出師”二字。具體地說,一是要看作者對出師后國內(nèi)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說明出師的理由。這兩個問題弄清楚了,全文的脈絡(luò)也就清晰地顯示出來。明確:可將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5段),從當前形勢出發(fā)勸說后主繼承先帝遺志,提出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三條建議。第二部分(6、7段)追述以往經(jīng)歷,表達“報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第三部分(8、9段),明確各方面的責任,向后主提出懇切的期望,總結(jié)全文。

五、講讀第1段。

1學生對照注釋,自讀第1段。教師補充注釋。疲弊:疲弱困乏。誠:的確、確實。危急存亡:形勢危機,決定存亡。宜:應該。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職守。侍衛(wèi)之臣:陪侍、保衛(wèi)皇帝的近臣。忠志之士:忠心的將士。志,士心。忘身:奮不顧身。蓋:副詞,原來,表示解釋原因。追:追念。報:報答。圣:古時臣下對帝王的尊稱?;趾辏菏怪臼恐畾獍l(fā)揚光大。妄自菲?。哼^分看輕自己。諫:臣下給皇帝提意見。

2學生講述大意。

3討論問題:

(1)為什么說當時是“危急存亡之秋”?為什么說“益州疲弊”?明確:說是“危急存亡之秋”,是因為:①先帝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益州疲弊。諸葛亮的戰(zhàn)略思想是聯(lián)吳抗曹。但吳國在猇(xiāo)亭(今湖北宜都)戰(zhàn)役(即《三國演義》)中講的“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八百里”故事)奪走了荊州全部地區(qū),益州的豪強和南方的夷族統(tǒng)治者也乘機發(fā)動叛亂。這時,魏已牢固地控制著全國的中心地區(qū)即黃河流域,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方面占有明顯的優(yōu)勢;吳控制長江中下游,經(jīng)濟力量也比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處于不利地位。所以說“益州疲弊”。

(2)諸葛亮為什么向后主提出“開張圣聽”?明確:一為發(fā)揚光大先帝遺德,激勵振奮忠心為國的臣下士氣;二為避免阻塞“忠諫之路”。“以光先帝遺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譯成“來”;“咨臣以當世之事”的“以”表憑借,可譯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層次。

板書:

六、布置作業(yè)。

1熟讀、背誦第1段。

2預習2—5段。

滬江初中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中語文邊城教案教學設(shè)計

2021小學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教案5篇

初中語文細節(jié)描寫 細節(jié)描寫片段

初中音樂西風的話教案文章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的教案

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七律·長征》教案

5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