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

5U文學網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學隨筆 >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

| 發(fā)昌

教育隨筆的寫作是教師進行教育藝術、教育理論、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總結的良好形式。那么,對于自己的教學歷程,應該怎么樣去書寫屬于自己的教育隨筆呢?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男W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7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1

數(shù)學看似嚴肅、枯燥,尤其在課堂教學中不如語文課堂生動、豐富,不如語文課富有感情色彩。但如果用心上好一節(jié)數(shù)學課,仍會讓你收獲到意想不到的歡樂。學生學得也簡便,自然而然地愿意上數(shù)學課。要讓學生愿意上數(shù)學課必須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管做什么事,只要有了興趣,才能認真地對待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一向是許多數(shù)學教師關注的問題。根據(jù)幾年來數(shù)學教學的經歷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第一、要讓學生對數(shù)學感興趣,首先教師必須對自己所教學科感興趣,自然就帶動了學生上數(shù)學課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作一名用心的教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興趣。比如數(shù)學課本中的“你明白嗎”,從中有很多常識,如阿拉伯數(shù)字是誰發(fā)明的,它是怎樣傳到中國的?人的心臟一年要跳多少次?諸如這類的問題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滲透給孩子們,他們會被數(shù)學課的豐富而吸引,自然對數(shù)學課就產生了興趣。

第二,從生活中捕捉數(shù)學,讓學生覺得數(shù)學課堂很親切,很有用處,而不是枯燥的數(shù)字累積。

數(shù)學源于生活,僅有從實際出發(fā),才能便于操作,容易理解?,F(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shù)學,數(shù)學教學應寓于生活實際,且運用于生活實際:所以,數(shù)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有關數(shù)學問題的聯(lián)系,借助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中的具體事例,激起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求知欲,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引導他們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真正讓學生自己動手量身邊的物體,用自己身體部位作測量工具測量或估計路程的遠近或物體的大小長短。還有,在學習統(tǒng)籌方法和等量代換時不防讓學生親自體驗一下它們在生活中的作用,完全能夠在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做一做,換一換。

要讓數(shù)學課走進生活并不難,只要我們用心去琢磨,自己先用心去體會生活中的數(shù)學,就能引導我們的學生在生活中去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問題,自然也就愛學數(shù)學,愛上數(shù)學課。

第三,注重學生的學習感受,讓學生作課堂的主人。

課堂上真正以學生為主體,每一個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應當做到:學生能做的必須讓學生做,學生能說的必須讓學生說。這樣,才能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與合作者。而不是全部知識的“統(tǒng)帥”,全部知識都要由教師一個人來和盤托出,學生只能被動理解,這樣的教學學生自然不會產生學習興趣,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探究了。另外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給學生供給能引起觀察、研究的環(huán)境,善于提出一些學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決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問題的答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一些研究的機會,多一些成功的體驗、收獲的歡樂。

總之,課堂應當是富有魅力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學生獲得自信的地方;課堂應當是師生智慧碰撞的地方;課堂應當是煥發(fā)出生命活力的地方。只要我們用心去教學,相信會有這樣的課堂,讓我們都為有這樣的課堂而努力吧!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2

進入一年級,對于直通班的孩子來說是一個轉折點,也是學生行為習慣構成的重要時期,如何幫忙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班主任的引導工作很關鍵。

一年級的工作是瑣碎的,更需要我們的細心和耐心。新生剛入學開始,就要每一天寸步不離開學生,由于學校面積較大,人數(shù)多,而一年級的孩子又是學校中的弱勢群體,對于小學的生活感到好奇和陌生。所以接下來近期工作目標就是對他們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從日常的一點一滴做起,從坐姿、站姿到如何上下樓梯,從握筆到寫字,從原先稚嫩的回答“是”“對”到此刻引導他們能夠說詞語,說完整的句子,一點一點邊教知識邊注意培養(yǎng)。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在心理上暗示自我已經長大,已經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了,進而在行動上嚴格要求自我。如果說課堂上的習慣孩子們正在一天天的提高的話,最讓我頭疼的還是班級的衛(wèi)生問題。48個孩子,個個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長們真可謂是疼愛有加,這樣一來,在團體生活中,孩子們的自理問題就凸顯了出來,有的孩子連自我的物品都整理不好,又怎樣去保證整個班級的環(huán)境衛(wèi)生?自開學來,似乎每一天都在上演著同樣的情景:下課鈴響,我急匆匆趕回教室,這一路也許可是二十秒鐘,但我的腦子卻在不停地旋轉:孩子們在干些什么呢?

走進教室,還好他們都愉快地做著自我的事,看見我來了,幾個小不點兒不停地與我說著話,“嘰嘰喳喳”聲不絕于耳。一切正常,頓時心里也就踏實了許多。然后又是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掃視教室,桌椅橫七豎八,地上也是星星點點的大小紙片,雖然我也曾對學生們提出過:讓我們大家一齊動手,把我們的“家”裝扮得整潔、美麗,可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想必是這些孩子太小,自理本事有限,但似乎那紙屑在他們的眼里就變成了透明的,于是自我一邊說,還要一邊快速地整理桌椅、撿拾紙片,幾分鐘后教室的面貌就有了改變,心想至少讓下一節(jié)上課的教師走進我們班級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吧。久而久之,這自然而然地也成了我每一天工作的一部分了。偶然一次與朋友聊天,說到:勤快的媽媽有個懶孩子,細細回想,這話真是不假。感嘆之余不禁使我想到:作為教師,如果總是這樣“身體力行”包攬一切,無形中不也同樣培養(yǎng)出一批懶散的學生嗎?看來我對他們行為習慣上的過度諒解與包容是不對的,雖是一些小習慣但也是不容我們教育者忽視的。沒有必要的磨練,小雛鷹們將來又如何獨自翱翔天際?于是開始制定相關的培養(yǎng)計劃:

一、課間五部曲

第二天下課時,孩子們很自覺站好了隊,這時我對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你們排隊提高真大,又快又好,太棒了!”孩子們個個臉上洋溢著歡喜之情,站的比剛才更直了,于是我又話鋒一轉:“可是再請大家回頭看看與你們朝夕相伴的桌椅們,他們的隊伍怎樣呢?”隊伍里一片寂靜,我告誡自我千萬不能心急,對于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是需要時間的,我必須得耐心等待。一秒鐘、十秒鐘……最終還是沒有讓我等得太久,從隊伍中走出了兩個心明眼亮的孩子進教室去整理起了自我的課桌椅,這時原先靜悄悄的隊伍已變得不再安靜,更多的孩子也加入了整理清掃的隊伍中。熱火朝天的場面結束了,我贊嘆道:“太好了,看來還是你們行,瞧,原先這些不守規(guī)矩的桌椅在你們的指揮下整整齊齊的站好了,把我都比下去了,如果以后桌椅再不整齊了,你們可要及時幫忙他們排好隊,好嗎?”一陣熱烈的呼應:“好!”于是我趁熱打鐵,又設立了課間五部曲:1、換書本2、擺桌子3、放椅子4、撿垃圾5、安安靜靜出教室,大家一邊說一邊做,班級的環(huán)境有了明顯的改善。

二、評選清潔天使

為了激勵和約束學生,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隊,以小隊為單位進行比賽,每個小隊每周推選出一名衛(wèi)生做的最好的同學,從課前準備到課桌的整理,從物品擺放到地面清潔,看哪個同學做的最徹底,最好的在展板上加星,并授予“清潔天使”稱號。在這種有效的激勵小制度下,孩子們勞動中爭先恐后,我的工作也隨之“簡便”了。

三、設立衛(wèi)生監(jiān)督員

在每名同學經營好自我的“試驗田”的同時,設立小組衛(wèi)生監(jiān)督員,由小組成員推選出提高最大的同學擔任“衛(wèi)生監(jiān)督員”,每節(jié)下課主動檢查小組內成員的衛(wèi)生,不但起到了監(jiān)督作用,更重要的是激發(fā)孩子們能奮發(fā)向上,努力做好自我的衛(wèi)生管理工作。

四、家校同步,實行“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家庭教育計劃。

及時和家長溝通,實行家校同步,在家里開展“我是愛勞動的好孩子”活動,凡是能夠主動幫忙家人做事的同學,家長也要及時反饋,可已小紅花的形式進行獎勵,5個小紅花能夠換1個小紅星,張貼在班級的展板上,月底比比看,誰是最愛勞動的好孩子。

一學年下來,孩子們自覺性強了,桌椅擺放的整齊了,每一天中午都爭著搶著做值日,在衛(wèi)生清掃時,我看見的只是灰塵,再沒有果皮紙屑了,當每周一的值周工作總結時,孩子們都豎著耳朵聽,瞬間,那張張笑臉便洋溢著歡樂和滿足……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3

屈指算來,從教已20多年了,猛一回頭,覺得什么也沒留下,大腦一片空白。靜下心來,仔細回味,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

今年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并擔任班主任的工作。學期初,我看了成績單,不看不要緊,一看下了不小的一跳,這個班后進生太多了,尤其是有兩個學生三科加起來還不夠一百分,搭檔曾和我說,我算看透了,咱們這一年算是白干了,我苦笑了一下,心里暗想,怎么會呢?話是這么說,真正實踐起來可真不容易。

因為兩個孩子從一年級基礎就差,慢慢越來越落后,我千方百計地找原因,兩個孩子都吃小餐桌,其中這個男生遵守紀律還很差,作業(yè)經常交不上來,下課追跑打鬧現(xiàn)象很嚴重,于是課余時間我就多接近他,和他拉家常,問問他家里幾口人,他總是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會說,我沒有不耐煩,而是耐心地聽著,久而久之,他覺得老師沒有瞧不起他,反而很愿意和我說一些話。我還發(fā)現(xiàn)班上很多同學瞧不起他,于是我就找到他周圍的同學和他們說,學習差也是我們中的一員,我們大家在一起是緣分,我們要幫助他,我給他派了一個各方面很優(yōu)秀的學生和他同桌。果然從其中的8分到期末的23分,他自己高興,我很高興,全班都很高興?,F(xiàn)在只要發(fā)現(xiàn)他有一點進步,我也不放過,在班上表揚他,他越來越努力了。說實在的一個當老師的最大的幸福莫過于自己教的學生有進步了。

通過我的觀察了解,我班的這個女生她比較老實,平時一句話也不說,不論上課下課她總愛坐在位上發(fā)呆。我就從側面打聽她為什么會這樣?原來她家離學校較遠,平時住在小餐桌,父母根本不管她,因為成績太差,同學們都疏遠她,正當我苦思冥想,用什么辦法鼓勵她的時候,機會來了,在一次以“展示自我”為主題的班會上,她唱了一首歌,除去聲音小點,還真不錯,我?guī)ь^鼓起了掌,隨之同學們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了她,我發(fā)現(xiàn)她的臉紅了,順勢我又表揚了她,我發(fā)現(xiàn)她很不好意思。從此之后她變了,變的愛笑了,愛和同學交流了。學習成績也有了進步。

通過對這兩個孩子的教育,自己也得到了很多,我覺得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熬\所加,金石為開?!币簿褪钦f的這個道理吧。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4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潛力,閱讀潛力,寫作潛力,口語交際潛力。使他們構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作為重中之重。

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每個語言文字都是一顆跳動的生命,都具有必須的感情色彩,豐富的內涵。花能使你百花盛開,那是五彩繽紛的大花園;還能使你想到那不十分引人注目卻那樣堅韌,在風雪中傲立的小花。百合花讓你感覺清純、淡雅;玫瑰花則讓你感覺艷麗芬芳,熱情似火。百合與玫瑰僅僅是兩個字的差別,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不一樣的刺激、感受。這就是我們的母語所賦予我們的空間、靈感。也就是唯有我們的母語才有如此的魅力。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會激起孩子們的遐想,給以美的享受。都會是你產生豐富的聯(lián)想,都會讓你想到一幅幅生動的畫面。

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們應指導孩子們賦予每個文字以新的生命,賦予它變化的色彩,使它盡顯英雄本色,盡其使命。讓孩子們盡情享受語言文字給他們帶來的歡樂,用孩子們特有的童音,用他們特有的理解,讓他暢游在知識的海洋中,那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讓每個中國人都喜歡我們的母語,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肩負的職責。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5

朗讀是學生閱讀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閱讀教學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訓練。它是指書面語言轉化為出聲的口頭語言的閱讀,是發(fā)聲閱讀。教學法理論中對朗讀有過這樣的論述:文章的講解是分析、朗讀是綜合;講解是鉆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如同進行解剖,朗讀卻如同給作品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能使人感受。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jié)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钡怯捎谌狈涷灪头椒?,我們經??吹竭@樣的現(xiàn)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后,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一、體會情感――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lián)系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xiàn)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jù)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為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jù)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xiàn)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二、扮演角色――激發(fā)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范讀和錄音范帶。小學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里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范朗讀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三、因材施讀――設計朗讀形式

朗讀形式應根據(jù)不同性質的課文來設計。突破朗讀難點,幫助學生加深對重點段落與詞語的理解。為了突出重點,加強識記,對思想性較強的課文有關主要段落應加大力度齊讀,幫助學生熟悉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作意圖。為了誘發(fā)靈感,活躍氣氛,凝聚感情,對句意連貫,內在聯(lián)系緊密的課文,可采用層層點撥設問,步步引讀。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讀懂、讀通課文。使朗讀訓練落到實處,發(fā)揮出讀的效果。

四、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范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課文中某些句段,比較集中地體現(xiàn)了作者某方面強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這幅梅花和給我的手絹,就想到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這句話要求學生體悟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無限眷戀和思國之情。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諸如運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總起、過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并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xiàn)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五、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yōu)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范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fā)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如讀《十里長街送總理》,教師用哀婉的語調描繪情境:“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教師悲傷的語氣,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們送別總理的感人情景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把無限悲痛和深切懷念的感情傳導給學生,使學生入情入境,從而激發(fā)學生深深熱愛和緬懷總理的思想感情。

總之,在朗讀教學時,教師要放開學生手腳,讓學生能自由自在地讀書,這是為了讓每位學生都擁有一個自己的讀書的方法。同時,也要隨機應變,靈活運用多種朗讀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6

近日,在秀水小學參加了關于“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的集中培訓,有幸聆聽了三位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下面就結合“課堂讀書時間不少于10分鐘”這一主題,談一點粗淺的認知:

朗讀歷來是小語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新課程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薄墩憬⌒W語文學科教學建議》第13條更是對課堂讀書提出了明確要求:“重視和加強讀的訓練,力求在課堂內達到讀通、讀懂、讀好三個層次的要求。每堂課學生讀書的時間一般應達到10分鐘左右。朗讀與默讀并重,能根據(jù)教學需要并結合教學情境指導學生的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p>

然而語文課不聞讀書聲和少聞讀書聲由來已久,至今亦然?!皾M堂灌”時代也好,“滿堂問”時代也好,一節(jié)課讀書時間不足10分鐘,一篇課文學過大部分學生都難得讀上一遍,一年課堂閱讀時間不足幾十個小時,然后分析訓練做題、合作討論交流,只聽老師滔滔不絕、小組活動熱熱鬧鬧而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閱讀課不是好的閱讀課。語文學習不讀書,沒有了感受,聯(lián)想、思考、領悟、積淀、提升的過程也就偏離了語文教學的軌道。

有老師認為讀還不容易?不就是10分鐘的事情,我就做足10分鐘給你看,我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挨個兒上演;我讀句、讀段、讀全文輪番上演,別說10分鐘,就是30分鐘也不在話下。確實,有心湊這10分鐘并不是難事,但《教學建議》提出的10分鐘讀書是“質”與“量”的統(tǒng)一,10分鐘只是完成了“量”的問題,而“質”則要求在這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里達到“讀通、讀懂、讀好”這三個層次的目標,并且在達到這樣目標的過程中能結合情境指導學生朗讀、默讀、誦讀和背誦。

因此,我所理解的課堂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應是有效的讀而不是機械的讀。然而要做到有效讀書,現(xiàn)今的語文課堂除了讀書時間太少之外還存在以下問題:

1、朗讀的目的性不強。齊讀,分組讀,個人讀,看似熱熱鬧鬧,其實讀前沒有要求,讀中沒有指導,讀后也沒有及時評價反饋,學生只是被教師驅趕著為讀而讀,沒有用心、用情去讀,而是有口無心地“念著經”。

2、朗讀的面太窄。語文教學最基本的目的之一就是會讀,教師往往盯住幾個尖子,讀來讀去,就是那四五個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是聽眾,這種多數(shù)學生得不到朗讀練習的現(xiàn)狀,又怎么能達到會讀呢?

3、教師的朗讀指導單一。朗讀教學指導方法單調、機械、生硬,常見教師在分析、理解之余來一句“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讀這部分”,或“帶著__語氣讀一讀”,諸如此類隔靴搔癢的引導,導致朗讀不能溶“導”、“練”于一爐,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體。有的教師即使有指導卻不得要領,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常聽教師直截了當?shù)馗嬖V學生,把某一個字(詞)讀得重(或輕)些,把某幾個句子讀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讀表情達意的要義。

薩特曾說過:“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蹦敲矗處煈绾斡行У囊龑W生在朗讀中悟出文章的內涵,使課堂不少于10分鐘的讀書時間成為精彩的華章而不是匆匆走過場呢?

我想首先語文老師應對朗讀引起足夠重視。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保證充分的讀書時間。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特別是自學性課文,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

2、注重朗讀評價。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jié)功能。

2、擴大朗讀訓練面。朗續(xù)訓練,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別是低段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持續(xù)時間短,單調的閱讀方法只會使學生讀得口干舌燥,昏昏欲睡。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如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分角色讀,表演讀,分小組比賽讀,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xiàn)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

3、理解與朗讀相互依存。

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xiàn)象并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后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相輔相成的,必須有機結合。

4、形式多樣,合理運用。

朗讀的形式紛繁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

在所聆聽的三堂閱讀指導課中,我認為梁春萍老師執(zhí)教的《懷念母親》就是一堂很好的讀書示范課。

1、結合語境理解。梁老師的讀書內容安排的是“三讀”——讀詞、讀段、讀全文。

一讀詞語不是機械的讀,而是帶著對詞語的理解讀,把詞語讀得有聲有色之后,讓學生用所讀詞語來說說課文內容,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又對全文有了整體的認知。

二讀段落聲情并茂,尤其是第二自然段的課文朗讀,可謂是層層遞進,不僅對文本語言的深層挖掘絲絲入扣,更是在每一次的挖掘過程中循循善誘,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處。學生在深有感觸之后,情感的迸發(fā)自然水到渠成,所以每次朗讀都是文本與心靈的有效對接,讀得也層層深入。

2、超文本鏈接。梁老師的課中出現(xiàn)了三次超文本鏈接:《世說新語。方正》;引用季老的話“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纂改當時的感情,幾次引用當年的日記和文章片斷是為了保存當時的感情”;《賦得永久的悔》(片段)。

我認為最成功的莫過于鏈接《賦得永久的悔》。梁老師抓住第二自然段中“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等表現(xiàn)作者“終天之恨”的句子與《賦得永久的悔》進行了成功對接,學生在超文本鏈接中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作者的終天之恨,之悔,之痛,心靈深處一次次受到了強烈的震顫,作者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在這樣的情境之中,學生的每一次讀成了課堂的亮點。

3、深情渲染。能否把學生的讀引得入情入境,首先教師得參透文本,深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去,如果教師自己都不感動又如何能感動學生呢?梁老師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的一個殺手锏就是自己的聲情并茂。通過運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沉痛、哀傷的情緒,梁老師在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的情緒慢慢沉入到了文本的情感之中,更通過音樂的催化,為情感的營造推波助瀾。整堂課,學生心隨文動,仿佛觸摸到了作者的靈魂深處與他恨并痛著。

真實的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讀的過程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喚醒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只要我們教師用心營造,有效朗讀,那么學生一旦領悟到誦讀的妙處,便會沉醉其中,欲罷而不能,這樣的課堂怎能不奏出精彩的華章呢?

小學教師教學隨筆與反思篇7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使小學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于大家對新課程尚處于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眾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到,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為,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竊以為,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guī)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fā)展地看問題,把什么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yǎng)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yǎng)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為,小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yǎng)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

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

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茍的習慣。

三、勤于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

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

六、好問的習慣;

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

八、規(guī)范、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yǎng)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guī)范、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yǎng)為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guī)范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yǎng)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茍,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著上來了。

206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