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

| 發(fā)昌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guī)淼母咧姓Z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5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學會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來描繪刻畫人物。

⑵理解細節(jié)描寫的特點和作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會運用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⑵通過本文看到當時西南聯(lián)大怎樣的校風、學風。

教學重點

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并運用細節(jié)描寫。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曾經(jīng)有位記者采訪金岳霖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古有秦少游,今有汪曾祺?!蓖粼髀牶罅ⅠR反駁:“古有秦少游,今有雙黃蛋,我汪曾祺還要排在后面呢?!?/p>

二、作者介紹

汪曾祺(1920~1997),當代作家,江蘇高郵人。1939考入西南聯(lián)大中文系,深受沈從文影響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記事》等。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顯現(xiàn)奇崛,情韻靈動淡遠,風致清逸秀異。

三、解題

從題目中我們能夠得到什么信息?

明確:寫人文章,并且作者對主人公十分尊敬。(金先生是作者選修課的教師。)

四、人物介紹

金岳霖先生,中國現(xiàn)代哲學家、邏輯學家。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哲學系,歷任清華、北大、西南聯(lián)大教授。他是把西方現(xiàn)代邏輯介紹到中國的主要人物,推動了中國對現(xiàn)代邏輯的研究,并培養(yǎng)了許多邏輯學者。

五、簡要介紹西南聯(lián)合大學(多媒體展示圖片)

六、課文分析

1、思考:作者寫出了金岳霖先生怎樣的個性?

明確:有趣。

2、問題探究: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體現(xiàn)在哪里呢?有哪一處或幾處描寫給你印象最深?請帶著這個問題自讀課文。

(學生以四人小組的形式進行問題的討論。)

3、多媒體課件以及板書配合歸納明確:

金岳霖先生是位有趣的教授:

1、奇特的外貌:帽子、姿態(tài)、眼鏡、衣著。

2、奇特的行為舉止:在學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養(yǎng)一只大斗雞,同一桌吃飯;搜羅大梨、大石榴,與小孩比賽。

3、獨特的教學風格:

提問方式別出心裁──今天穿紅毛衣的女同學回答問題。

幽默的答問──以稀奇古怪的問題回答。

稀奇古怪的提問。

對話式教學──像蘇格拉底一樣,興之所至、自由隨意。

4、對專業(yè)理論的獨特理解:

枯燥的學問──他覺得好玩沈從文給他出“小說和哲學”的講題,他卻得出結論說二者沒有關系。

5、對友情獨特的珍惜:

林徽因死后,他還給她過生日;林國達死了,他在課堂不再風趣幽默。

6、對生活獨特的熱愛:

“誰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輪車上東張西望的老人是這樣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p>

介紹金岳霖與梁思成以及林徽因之間的友誼,從中體會金岳霖的重情一面。

(多媒體展示三人合照。)

概括金岳霖是個怎樣的人?

明確:金岳霖是一位一肚子學問,為人天真、熱愛生活的大哲學家。

口頭作文訓練:請你把有趣的老師描繪出來,注意抓住人物富有代表性的特點。

(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后請代表發(fā)言,學生猜。)

小結:“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細節(jié)寫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獨特的風采。每當那率真、怪誕又滿腹經(jīng)綸的金岳霖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就會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掛上我們的嘴角。

七、布置作業(yè)

仿照本文把有趣的老師或同學寫一寫。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2.品讀賞析,體會感情(重)

3.研讀拓展,感悟形象(難)

一、導入新課、走進作者

1.看對聯(lián),猜人物。

棄彭澤微官,松翠菊黃,琴書而外醉三斗;

開田園詩派,韻真辭樸,千百年來第一人。

2.看圖片,猜作品。

(1)忽逢桃花林,夾(jiá)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桃花源記》

(2)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飲酒》(其五)

(3)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歸園田居》(其三)

3.知人論世

又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東晉(時代)最杰出的詩人

4.預習檢測

大家對課文已進行了預習,現(xiàn)在我來檢測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首先我們一起來正音。接著梳理文言知識。

精彩的展示源于大家認真的預習,值得贊賞!

5.揭示學習目標

誦讀感知,理清思路

品讀賞析,體會感情(重)

研讀拓展,感悟形象(難)

二、解題理思路

1.解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為我們解讀文本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我們一起來研讀標題。歸去來兮辭:歸去,回去;來兮,語氣助詞;辭,賦的一種,一般要押韻。

2.理思路

再次回到題目,請問:題目中的關鍵詞是什么(歸去)

文章圍繞“歸去”寫了哪些內(nèi)容呢請大家大聲朗讀課文,思考這個問題。

誰來回答(找一生答)

板書:(歸去之因、歸去之情、歸去之悟)

本節(jié)課我們就緊緊圍繞“因、情、悟”三個字更深刻地解讀陶淵明,感受他的隱逸情懷。

三、品讀賞析、感受情懷

(一)歸去之因

過渡語: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yè),要“大濟蒼生”,實現(xiàn)人生價值,往往是和仕途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而陶淵明在少年時就有“大濟蒼生”之志,踏入仕途大可實現(xiàn)他年輕時的理想,但此時的陶淵明為何要辭官歸鄉(xiāng)呢請大家聽錄音,從第一段中畫出陶淵明歸隱原因的句子

明確:田園將蕪、心為形役、已往不諫、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二)歸去之悟

過渡語:因為心為形役,內(nèi)心被外在形體所役使

因為迷途,視入仕為迷途

因為認識到昨天是錯誤的

所以,陶淵明棄官而去了。歸去后的他又產(chǎn)生了哪些人生感悟呢我們來研讀第四段。誰想將陶淵明的感悟讀給大家(找一生讀),請其余同學跟隨朗讀,畫出陶淵明歸去之悟的句子。

明確: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

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三)歸去之情

過渡語:是啊,人生短暫,豈可受官場羈絆一生不如歸隱田園,放飛心情、順隨心意,尋求自由之樂吧。陶淵明的田園生活,自由之樂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研讀二三段。請大家默讀二三段,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句賞析。

要求:

1.有感情地誦讀所選語句;

2.用優(yōu)美的語言闡釋所選語句描寫了怎樣的景物和畫面;

3.以“之樂”的形式概括大意,并從中體會作者的情懷。

時間3分鐘,前面同學說過的句子不再說,但可補充。

賞析第二段

1.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

(初進家門之樂)

賞析:看到自己簡陋的老屋,就高興地奔跑。雖貧尤喜,41歲的詩人如同孩子一樣天真。因為他奔向的不只是老屋,更是自由。

2.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三徑”代指隱士居住的地方。這里乃自己隱士生活的象征。故荒蕪的不只是昔日常踏的小徑,還有自由不受束縛的內(nèi)心。

松菊乃高潔的象征。猶存的不只是傲然荒徑的松樹和菊花,更是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本性。

3.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賞析:飲酒開懷,斜視庭柯大有“休將凡心愁俗世,且放閑眼看庭花”之感。

倚窗寄傲,陋室易安。精神上的富足與物質(zhì)生活的清貧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看重的是自己傲岸的情懷而非物質(zhì)上的富足。這也正是他“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追求的真實體現(xiàn)。(室中之樂)

4.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賞析:園中日日散步,其樂無窮。拄杖或游或息,時時昂首遠望。真是隨意與輕松同在,閑適與自由共存啊。(園中之樂)

5.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賞析:出則無心,歸則有意。不就是陶淵明無心出仕,有意辭官的真實寫照嗎(園中之樂)

感謝大家精彩的發(fā)言,通過抵家之樂、居室之樂,庭院之樂我們感受到了陶淵明的居家之樂。我將大家的集體智慧付諸于課件,請看大屏幕:

歸去后的陶淵明:有沖破“塵網(wǎng)”,掙脫“樊籠”的歡快

也有與家人久別重逢,安享天倫的喜悅

有閑庭信步,觸目成趣的寧靜安逸

也有飲酒寄傲,與世隔絕的孤高傲岸

但這還不足以滿足詩人追求自由之樂的夢想,于是他走出家門,奔向田園。暢游于田園之中的陶淵明,又有哪些樂趣呢我們來品讀第三段。

賞析第三段

1.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人情之樂)

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農(nóng)事之樂)

賞析:悅耳的知心話,真實的農(nóng)家田園生活,襯出他消除官場憂愁,自然恬淡的心境。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人情之樂。

2.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出游之樂)

賞析:駕車乘舟,水道幽深,山路崎嶇,都讓人興致盎然。

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出游之樂)

賞析:欣欣向榮的樹木,緩緩流淌的泉水,生機勃勃的大自然都讓人倍受鼓舞。

小結:田園中的陶淵明感受到了人情之樂,農(nóng)事之樂,和出游之樂。

在這里:有與親朋推心置腹,開懷暢談的怡然自得

也有與農(nóng)人談桑話麻,把酒言歡的閑適自由

有擺脫官場,縱情山水的淡泊逍遙

也有融身自然,無我相安的曠達灑脫

四、研讀拓展、感悟形象

通過剛才的賞析,我們看到了一個“閑適自由、自安自樂”的陶淵明。然而,現(xiàn)實中的詩人真的如此快樂嗎

穿過東籬的欄柵,他認清斗米中的污濁;

背負荷月的草鋤,他看透人世間的浮華

身世卑微,懷才不遇,受人羈絆是他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映照。

黑暗現(xiàn)實的無奈苦悶,凸顯了他鄙棄官場,向往田園的高尚節(jié)操;

理想抱負的難以實施,堅定了他淡泊明志,縱情山水的無悔追求;

山水自然的明凈安逸,給予了他忘懷得失,樂天安命的人生真悟。

故在文章最后他發(fā)出了“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人生感悟。此時的陶淵明獲得了真正的精神之樂。

學習了本辭,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陶淵明,請用“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的句式說說你心中的陶淵明。

明確:

陶淵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塵世之外;

你是一株隱逸的菊,綻放于東籬之下;

你是一朵自由的云,漂浮在天空之上

你是一只卷飛的鳥,飛回到山林之內(nèi)。

五、布置作業(yè)

請以“歸隱是對人生的逃避還是熱愛”為話題談談自己對陶淵明歸隱的看法

教學反思: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焦作市優(yōu)質(zhì)課比賽。本次比賽,我抽的課題是《歸去來兮辭》,這是一篇經(jīng)典的古代抒情散文,也是一篇膾炙人口的辭賦,在教學設計上著實讓我為難。本文該作為一篇文言文來講,還是作為一首詩歌來上課文的定性問題,關系到整個教學的設計。若是古文教學難免要注重于基本常識,若是詩歌,則對字詞不過于強求而側(cè)重于感情的賞析與學生的感悟。最初設計,面面俱到,將重點放在內(nèi)容和感情上,在理解內(nèi)容的過程中梳理文言知識,結果以失敗告終。散亂無味,重點不突出是第一次試講留給聽課老師的印象。于是在趙保珍老師,王軍芳老師和語文組其他同仁的指導和建議下大改教學思路,確定字詞以課堂檢測的形式來處理,教學重點則根據(jù)課文線索“歸去之因、歸去之情、歸去之悟”大膽取舍,舍“因”去“悟”留“情”。在經(jīng)歷了三次改稿五次試講之后,于5月9日下午走上了市優(yōu)質(zhì)課的講臺。

然而,課堂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走下講臺之時,便是遺憾之始。遺憾對文本挖掘太淺,遺憾課堂誦讀太少,遺憾與學生距離太遠,遺憾自己自信不足……掩卷沉思,反思如下:

一、文本挖掘淺

從抽到題目的那刻起,茫然便一直伴隨著我。在備課的一個星期里,趙老師曾多次提醒我“靜下心來研讀文本,要先有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再去理清思路,設計教學。”但回頭思考,自己做得并不到位。第一次試講時的全盤否定,第二次試講時的不夠投入,第三次試講時太過隨意的課堂語言……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讓我亂了分寸。使得原本就不擅長講古文詩歌的我,更覺詩歌古文之深不可測,難以駕馭。于是大改教學思路,精心錘煉語言,回頭反思,似乎本末倒置了。因為在初次試講被_之后我更側(cè)重于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語言的斟酌,忽視了對文本的挖掘。于是在引導學生通過景語體會作者情感處理“歸去之情”這個教學重點時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二、課堂誦讀少

在教學設計上既然以詩定位,就應以朗讀感知為中心。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讓學生讀的充分,是學詩的根本,讀好了,字詞便不是問題,情感也不再是難題。通過誦讀讓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章語言,進而探究歸去之因、歸去之悟及作者情感,這本是水到渠成之事,但在教學過程中我卻沒有注重引導學生誦讀。雖然也有誦讀環(huán)節(jié),但讀的太少,讀的不夠,故在“歸去之悟”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回答稍顯吃力。這樣就給聽課教師造成“課堂設計不符合學生認知過程”的印象。其實,在教學設計中之所以將“歸去之悟”放在“歸去之因”之后,一是因為課下注釋非常詳細,設想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難度不大,應該能很容易找出答案。二是想要突出“歸去之情”這一重點,讓學生在賞析“情”的過程中由田園之樂上升到精神之樂,進而感受“悟”,因此我采用了“由果溯因”法。

但由于在課堂上讓學生讀的太少,致使他們對內(nèi)容理解不夠,導致了教學過程的不夠流暢。

三、學生距離遠

黨老師一語“《歸去來兮辭》教學中,執(zhí)教老師始終沒有走近學生,使老師沒有了親和力與學生產(chǎn)生了距離”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在平時的教學中自認為自己不算是沒有親和力的老師,為何會在市優(yōu)質(zhì)課上與學生產(chǎn)生距離失去親和力反思原因,距離是由于缺乏大賽經(jīng)驗導致緊張、不夠自信造成的!故而忽略了走進學生,忽略了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使得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對文章挖掘不深,把握不到位。所以,我認為深入挖掘文本,對文本有自己獨到的感悟和看法是講好一節(jié)課的決定性因素。

雖有遺憾,但也收獲頗豐。

經(jīng)歷這次優(yōu)質(zhì)課,我認識到了語文老師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和深厚的文學功底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關鍵,深入挖掘文本,有自己獨特的感悟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基礎,能夠熟練運用精煉簡潔的課堂語言是上好一節(jié)課的亮點,將親和力融入課堂能使一節(jié)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主動獲取知識,而非“被灌”。

經(jīng)歷這次優(yōu)質(zhì)課,我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和力量。感謝趙保珍老師,王軍芳老師對整個教學設計的指導和建議,感謝她們節(jié)節(jié)不落,認真仔細的聽評,感謝她們對我教學語言的錘煉。感謝張軍紅老師,焦丹丹老師加班加點不厭其煩地對導學案及課件的修改。感謝姬琰囡老師在我8號下午去見學生時給我的勇氣和幫助,感謝所有語文組老師對我的鼓勵!可以說,我的成績是語文組共同努力的結果。

優(yōu)質(zhì)課結束了,但我的成長才剛剛開始。成績只是一時,成功也只是一事,而成長才是一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xù)努力,為自己在語文教學的成長而奮斗!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現(xiàn)象;

2.學習文章曲折回環(huán),思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過程與方法】

1.在誦讀的基礎上,落實字詞,疏通文章,熟知課文內(nèi)容。

2.通過討論、辨證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xiàn)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了解古今異義現(xiàn)

2.理解本文記敘的順序、詳略,體會本文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

3.了解本文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理想。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反映了怎樣一種社會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

四、教學手段

PPT課件、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圖片欣賞:云南風景名勝:文山文筆塔、丘北普者黑、富寧駝娘江、硯山裕仙湖、廣南八寶田及世外桃源、麻栗坡老山。

有一群人在秦朝時躲進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從那時候起,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這里生活,直到東晉末年才被一個漁人發(fā)現(xiàn)。這個隱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欣賞完這一幅幅優(yōu)美的圖片,無不讓人心生向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再訪桃花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豁然開朗(huò) 屋舍儼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mò)

黃發(fā)垂髫(tiáo) 便要還家(yāo) 劉子驥(jì) 詣太守(yì)

2疏通詞句

為業(yè):靠……謀生。

緣:沿。

夾岸:夾著溪流兩岸。

雜:別的。

鮮美:鮮艷美麗。

異:詫異。所從來:

窮:窮盡。

舍:舍棄,放棄。

豁然:開通、敞亮的樣子。

開朗:開闊明亮。

平曠:平坦開闊。

屬:類。

悉:全。

信然自樂:喜悅,心滿意足。

咸:都。

問訊:打聽消息。

先世:祖先。

妻子:妻子兒女。

邑人:同鄉(xiāng)人。

不復出焉:不再從這里出去。

焉:于之,從這里。

間隔:斷絕了往來。

嘆惋:感嘆,惋惜。

延:請。

語告:告訴(他)說。

不足:不值得。

志:做記號。

詣:拜見。

如此:像這樣。

遣:派。

欣然:高興地。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味道)新鮮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交通運輸

妻子:古義:妻子兒女

今義:指男方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

今義:沒有出路的地方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不管(連詞)

緣:古義:沿

今義:緣故,緣分

延:古義:請

今義:延長、延伸

津:古義:渡口,這里問津指探訪。

今義:口液

3.找出難譯的語句討論作答,合作完成全文通譯。

(三)精讀課文,理清脈絡

1.結合注解默讀課文,準確把握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jié)。

明確:課文以武陵漁人的行蹤為線索,可以按照逢桃花源、訪桃花源、尋桃花源的順序來復述。

2.概括桃花源給大家留下的印象

桃花源美在何處?請以“這里 美,你看 。”為句式給大家描繪一番。(例:這里屋舍美,你看房屋整整齊齊。)

3.總結:桃花源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美在環(huán)境幽雅,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

4.桃花源神秘在何處?

桃林神秘: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山洞神秘:仿佛若有光,形狀奇特。

林中人神秘: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結局神秘:不復得路,探訪未果。

5.桃花源的幸福表現(xiàn)在何處?

①黃發(fā)垂髫:怡然自樂(和平安定、豐衣足食)

②男女:往來種作(沒有戰(zhàn)亂,安居樂業(yè))

③漁人(側(cè)面烘托):殺雞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總結:桃花源幸福表現(xiàn)在生活和平安定,豐衣足食,民主平等,民風淳樸。

(四)品味語言,體會情感

1.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主題

(1)桃花源美在風景秀麗,美在民風淳樸,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過,請同學們想—想,在東晉時代,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嗎?

(2)有人說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積極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說他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你怎樣評價?

2.拓展延伸,深化課堂

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在的生活現(xiàn)實,談談自己理想的生活是怎么樣的,讓學生感受到現(xiàn)在生活的幸福,老師適時補充世界并不太平的數(shù)據(jù)資料,讓學生體會和平安定的生活不僅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渴望,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渴望,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生活,努力學習,把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富足、祥和。

六、小結作業(yè)

作業(yè):背誦全文。

七、板書設計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4

教學目標

1、在景物描寫中用兩相對應的方法表現(xiàn)景物特點。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重點

景物描寫中兩相對應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學難點

本文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去參觀一座山間小屋,去欣賞李樂薇筆下“陋室”的意境

二、作者簡介

李樂薇,江蘇人,現(xiàn)代作家。早年肄業(yè)于上海大夏大學,后一直在臺灣從事文化教育工作。以散文見長,文筆清麗脫俗,語言優(yōu)美動人,風格柔和溫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題

文章題目一語雙關: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煙霧迷朦中,猶如聳入天際的樓閣,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樓閣”,理想中“獨立”、“安靜”的生活環(huán)境。從全文看,這小屋應是虛構的。作者特意讓小屋踞于“高高的山坡”上,強調(diào)“山路和山坡不便行車”,暗含遠離“人境”,“不聞車馬暄”之意;文章的最后,作者又特意強調(diào)“這空中樓閣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許多室內(nèi)設計和其他裝飾”,不必養(yǎng)鳥,無需掛畫總之,不要人為的“文明”,只要“自然”,表明了作者對超然物外的“獨立的、安靜的”生活的向往。

四、理清結構

第一部分:(1--8自然段)立足小屋之外,看小屋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

1、(1--3自然段)寫小屋和山的關系。小屋“點破了山的寂寞”,給山川美景增添了“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這是立足于山外,是遠觀,看全景。

2、(4--7自然段)寫小屋和樹的關系。樹為小屋“布置了一個美妙的綠的背景”,使小屋更顯得“含蓄而有風度”。這是立足山上,是近看,看局部。

3、(8自然段)繼續(xù)寫小屋和樹的關系。立足點又移到遠遠的山下,仰望遠觀,“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xiàn)”,仿佛“凌空而起”,更加“姿態(tài)翩然”了。

第二部分:(9--18自然段)立足于小屋,看周圍環(huán)境和小屋的關系。

1、(9--10自然段)寫小屋的花園和山上的云霞。花園極小,“領土”有限,可是小屋的“領空”卻是無限的;花園里繁花絢爛,天上的云霞也如花一樣絢爛。

2、(11--12自然段)寫小屋的空氣和光線。因為在山上,空氣特別清新,而光線則富于變化,富于“浪漫的文學性”。

3、(13--14自然段)寫小屋和外界的交通。小屋在高高的山坡上,只有一條山路和外界交通,環(huán)境是“獨立的、安靜的”。

4、(15--18自然段)寫夜晚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緲若“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點明了題意。

五、寫作特點:

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點撥、明確:

虛實結合,由實到虛。文章前一部分重在自然景物的真實描寫,盡管有著豐富的聯(lián)想、想象,但寫的是確確實實的山、樹、房屋的形勢、情姿。后一部分則重在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明明是極小的“袖珍型”花園,有限的圍墻,而“我”卻因有無限的“領空”可供“游目騁懷”而陶醉;明明是小屋在“山的懷抱中”,晨暮昏曉光線變化,“我”則以為“如在花蕊中一般”,那“花蕊”會“綻開”,也會“收攏”;明明是“高高的山坡”,崎嶇的“山路”,“我”卻叫它“幸福的階梯”,“空中走廊”;夜幕深垂,小屋仍是小屋,“我”卻覺得它仿佛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文章就這樣由實入虛,將現(xiàn)實的自然景觀,融進迷離朦朧的詩一般的意境,引人入勝,耐人尋味。

六、小結

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是一個美的綜合體。我們鑒賞了課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趣美,即感受到了形式外在的美,又領略到了內(nèi)在的意蘊美。

高中語文優(yōu)秀教學設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詩人儒道兼濟的思想。

教學重點:

欣賞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體悟主客問答中的哲理內(nèi)涵。

教學方法:

第一課時:誦讀法,教師講解法。

第二課時:討論學習法。

第一課時

一、學生課前預習

1、閱覽相關材料《人生到處知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淺談蘇軾逆境中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收集關于赤壁的歷史、關于賦的相關知識。

2、熟讀課文,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并歸納文章的字詞。

3、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將學生按平均水平分為若干小組(4-6人之間)。說明:這一步旨在引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收集材料,學會整理材料,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初步感知課文,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作者和解題:以蘇軾圖片導入,由小組學生介紹蘇軾的相關經(jīng)歷。

教師明確:

1、黃州的蘇軾:蘇軾人生中最無用世機會的三處貶所:黃州、惠州、儋州。赤壁賦的寫作正是蘇軾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時。簡單的介紹蘇軾躬耕東坡、黃州夜醉及兩賦一詞。有助于學生對欣賞作品時恰當?shù)倪\用“知人論世”的方法。

2、解題:(1)赤壁的有關話題:三國時的赤壁和黃州的赤壁(2)賦的特點的演變:騷賦—大賦—小賦—駢賦—律賦—文賦說明:這一步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和篩選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課前所學,得到認可,激發(fā)興趣。

三、第一環(huán)節(jié):聽錄音或看多媒體課件,提醒學生注意字音的準確,語句節(jié)奏的緩急和節(jié)奏的變化。教師點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換韻。

四、第二環(huán)節(jié):以誦讀為紐帶,落實以下幾個步驟:

1、正音讀—識文字—通義訓—察語氣—明文法—斷句讀—辨辭采—別文體請四位學生分別朗讀,其余同學根據(jù)注解疏通文意,找出駢句,用心讀。

2、學生提出疑問,教師提示重要知識,舉例:詞類活用——使動用法:舞幽壑之潛蛟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作動詞: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語后置:客有吹洞簫者 賓語前置:何為其然也說明:以朗讀加深對課文的體會,通過讀了解文體特點和散文的韻律之美。

五、第三環(huán)節(jié):理清文章的思路,(學生默讀,檢查學生有無動筆勾畫)

教師點撥:第一節(jié)——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節(jié)——悲涼簫聲的傷感 第三節(jié)——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節(jié)——隨緣而安的態(tài)度 第五節(jié)——忘情塵世的灑脫說明:此步驟重在倡導學生學會自學,學會合作。同時也讓學生體會誦讀在文言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從而在語感上進行強化,促進課文的背誦。從讀到理解文意,再從理解文意到背誦,、落實教學目標。

六、第四環(huán)節(jié):通過以上的分析,再讓學生齊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語言,探討景、情、理的關系(再細讀,小組討論)。

學生按四組展開討論:

1、文章寫了怎樣的景?

2、文章寫了怎樣的情?

3、文章寫了怎樣的理?

4、總結情、理、景之間有什么關系?

七、課堂演練,強化雙基(略)

八、布置作業(yè):安排下節(jié)課的討論話題:

(1)搜集蘇軾相關作品(詞賦)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賞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體會蘇軾對自然的態(tài)度。參考:《永遇樂》、《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貓》、《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嬌?赤壁懷古》、《記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賦》等。

(2)分析主客的形象,體悟主客問答中的理性思想。

(3)尋找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淵明、李白等)的人生觀。

第二課時

一、評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1、蘇軾在他許多作品中多次提到“水月”意象,僅以“月”為例,有哪些? 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并進行分析(以下為節(jié)選):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永遇樂》) ?夜閑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流漓。(《虞姜人》)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于狼。(《江城子?密州出貓》)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記承天寺夜游》)

2、課文中都有哪些月亮?與前面同學們搜集的有什么異同之處?(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點撥:現(xiàn)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學生分析蘇軾描寫月亮的變化發(fā)展過程。討論明確: 以被貶黃州為界,被貶前,他是一個愉悅輕松、激情滿懷的蘇軾。明月高在景中呈寧靜、輕松之態(tài)。到他密州時,到達極致,豪情萬丈,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抱負噴薄欲出。“月”成了祥樂、寧靜、澄澈、優(yōu)秀、高潔、圓滿、理想的化身。被貶后,他的心態(tài)發(fā)生大轉(zhuǎn)變。出現(xiàn)在景中的月也是靜的,然而卻是孤寂的“靜”。冷清的“靜”。甚至讓人產(chǎn)生羽化登仙的虛無感、人生如夢的飄渺感。蘇軾由“會換雕弓如滿月”的豪情狀態(tài)輕而為“抱月而長終”的遺此獨立。但蘇軾畢意是大家,總能于逆境中化解苦悶,隨緣自適,超脫放曠。說明:這一部分重在提高學生研究分析能力,通過研究性學習,在搜集材料、分析材料上得以鍛煉,并且通過提供解讀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知人論文”、“知人論世”的能力。

二、主客是否為兩個人?面對眼前的景物,他們有怎樣的看法?從中看出他們對待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將原先的四組分為兩組,分別從客和主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1、主和客其實是蘇軾人生的兩個層面,主——作為道者的蘇軾——達觀——因緣自適,隨遇而安客——作為儒者的蘇軾——悲觀——人生短暫,生命渺小明確:蘇軾將儒與道結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

2、三位學生分角色朗誦全文。一讀旁白,一讀蘇子,一讀客。讀出課文情感的變化。 3、結合詩歌單元《歸園田居》、《夢游天姥吟留別》,談談蘇軾、陶淵明、李白對傳統(tǒng)人格超越。學生展示自己事先搜集好的材料,并結合相關分析,得出: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是帶性使氣的(參考)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權貴,使我不開心顏——是深感痛苦的(參考)蘇軾——水逝去而常流,月盈虧而永生——是灑脫曠達的(參考)說明:利用小組討論,減少任務量,加大課堂的容量,并且通過競爭激發(fā)了興趣。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情感的體悟。同樣也通過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加深學生對古人人生觀的理解,通過對比感受人的多姿多彩,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

三、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也就是如何正確評價蘇軾隨遇而安,及時行樂的人生態(tài)度。)

1、蘇軾這番話看起來很超脫,但骨子里仍然有人生空虛之感,所以所謂的聽任自然,只能是一種自我安慰。

2、不這么認為。蘇軾的人生觀應該是樂觀曠達的,因為當時他被流放到這偏遠的黃州,又幾乎喪失人身自由,但他不講喪氣話,不甘陷于苦悶而力求解脫,這很不簡單。

3、他與陶淵明的心境還是有區(qū)別的,陶淵明是不肯為五斗米一束帶見鄉(xiāng)里小兒,他是真正厭世。蘇軾的思想從本質(zhì)看是很矛盾的,在《念奴嬌》中拿周瑜比,現(xiàn)在與曹操比,都是感嘆人生短暫而不能像古代英雄那樣有所作為。

4、認為聽任自然是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客觀形勢對自己最不利時,蘇軾不是意志消沉,不去幻想,而是順乎自然積極去適應現(xiàn)實,在現(xiàn)在競爭社會中,要立足于社會,我們同樣要積極地去適應現(xiàn)實,投身到激烈的競爭中去。

5、在現(xiàn)代社會,“一毫而莫取”的觀點顯然行不通,你不去爭取,只有被別人“吃”掉。 6、理解是斷章取義了,他說這話有前提“茍非吾之所有”,如果用這種態(tài)度做官,那現(xiàn)在會少很多貪心官員,反腐倡廉的工作就好做多了。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作為成語現(xiàn)在還用,如果說是對大自然無節(jié)制地索取、破壞,顯然是不對的;而作者享受的只限于清風、明月,所以不至于破壞生態(tài)。

小結:同學們不是只停留在讀懂字詞句上,而是立足于時代來評判古人的文章,批判地吸收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今天我們學習《赤壁賦》,我們不僅走進了作品,也走近了蘇軾,感悟到了一種人生的美。下面我們一起來朗讀余秋雨先生寫給蘇東坡的一段話,和大家互勉。

學生齊讀:“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fā)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說明:通過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對他人關注的意識,利用優(yōu)美的文字喚起對人生的感悟。

四、請學生給本課做個結語出現(xiàn)的精彩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

結合蘇軾的詞,分析詞中所蘊涵的對人生(生命),對苦難的理解。寫一篇評論文章800字以上。參考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卜算子黃州定惠院寓居作》等三。

教學反思:

本案例力圖體現(xiàn)“重在自主,重在發(fā)現(xiàn),重在探究”的教學理念。筆者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首先,學生的鑒賞活動貫穿教學的始終,無論是對文本意義的讀解,還是對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師傳遞、告知的,而是由主體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的。在課堂上,鑒賞主體擁有比較充分的鑒賞權、思考權、發(fā)言權,這就為主體“發(fā)現(xiàn)”提供了保證,學生不再是名義上的、形式上的主體,而是實質(zhì)性主體——成為學習過程的真正主人。

例如學生總結這篇課文十分精彩:(1)文章有賦的情韻,散文的筆調(diào),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和對偶上的束縛,用比較自由的句式構成帶韻的散文,兼具詩的情韻和散文的理意,體現(xiàn)了韻文的`優(yōu)美、綿長的特色。(2)《赤壁賦》清風和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的幽美景致,都給政治上失意的蘇軾帶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傳神的妙筆,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描寫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發(fā)宇宙無窮、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為喻,暢達宇宙萬事萬物變與不變的辨證關系,使惆悵的心情在享受清風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詩意的消解,表現(xiàn)了一種豁達樂觀的襟懷。(3)面對逆境,要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胸懷放寬廣一些。緣于詩人痛苦的人生際遇,暢達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種豁達的情懷。

其次,利用了研究性學習的方式,重視對學生信息搜集和篩選能力的培養(yǎng)。(說明:還學生自主的權利,同時也是對課堂的總結。教學中通過組織學生課外的分組、結合話題指導材料搜集、篩選,對于改變學生原來被動的接受和教師教什么我聽什么的學習方式會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教學中,有好多學生都談到這樣的學習非常輕松,并且可以涉獵到更感興趣、更廣泛的知識。

第三,強調(diào)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改變教師原來單一的講解傳授方式,依靠材料,依靠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競爭,變知識的接受為生成。利用現(xiàn)代媒體,利用網(wǎng)絡,利用發(fā)放的資料,利用生生之間思維的碰撞,打開了克服重難點的大門。我覺得,這對于古文學習方式的改變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值得探討改進的地方: 1、學生的課外預習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有效地掌握,畢竟學生的學習大多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接受型上,習慣很頑固。

2、閱讀大量的資料,對于教學進度的完成是一個挑戰(zhàn)。(當然,教會學生方法,改變學生的習慣比任何都值)

3、改進的想法是打算結合網(wǎng)絡,以利于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186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