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語錄

5U文學網 > 語錄 > 晚安語錄 > 文學語言的內指性和虛擬性,文學語言的內指性和虛擬性是什么

文學語言的內指性和虛擬性,文學語言的內指性和虛擬性是什么

| admin

文學理論教程(第十章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和文學形象的理想形態(tài))

編輯?| 考文學

排版 | 考文學

一、名詞解釋

文本: “文本”(text ,又稱本文),在英語中是原文、正文的意思,這里用來指由作者寫成而有待于閱讀的單個文學作品本身。

“典型”: 作為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典型是文學言語系統(tǒng)中顯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敘事性作品中,又稱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它的性格特征和藝術魅力都是通過“卓越的性格刻畫”來實現(xiàn)的,在人物塑造時處于藝術表現(xiàn)的中心地位。

典型環(huán)境: 它是充分地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關系真實風貌的人物的生活環(huán)境,它包括以具體獨特的個別性反映出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現(xiàn)實關系總情勢的大環(huán)境,又包括由這種歷史環(huán)境形成的個人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

意境: 意境是我國古典文論獨創(chuàng)的一個概念。它是我國詩學、畫論、書論的中心范疇,是華夏抒情文學審美理想的集中體現(xiàn)。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現(xiàn)的那種情景交融、虛實相生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它同文學典型一樣,也是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

審美意象: 審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達哲理觀念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誕性為其基本特征的,在某些理性觀念和抽象思維的制導下創(chuàng)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義性的達到人類審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它不僅是觀念意象的高級形態(tài),也與典型、意境一樣,屬于藝術至境的高級形態(tài)之一。

二.簡答題

1. 文學作品的文本層次

①文學言語層面

文學言語層面指文學文本首先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供其閱讀的具體言語系統(tǒng)。這是由作家選擇一定的語言材料,按照藝術世界的詩意邏輯創(chuàng)造的特殊言語系統(tǒng)。文學語言與一般語言的不同:文學言語除了人們經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還有以下三個特點必須加以說明。

第一,文學言語是內指性的,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普通言語指向語言符號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它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邏輯,經得起客觀生活的檢驗,并且必須遵守各種形式邏輯的原則。文學言語則是指向本文中的藝術世界,它不必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而要求與整個藝術世界氛圍相統(tǒng)一。

第二,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語言符號一般有兩種功能,即指稱功能與表現(xiàn)功能。普通言語側重于它的指稱功能,而文學言語則把它的表現(xiàn)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學言語中蘊含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因而比普通言語更富于心理蘊含性。文學言語中的詞語,雖然表面上與普通言語一樣,實際上巳被賦予不同尋常的心理內涵。

第三,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陌生化”。這是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來的,指的是對語言進行陌生化處理后達到的效果,它針對的是“自動化”語言,即那些過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言語。比如用“彈指間”來表示時間過得快,一開始顯得很生動形象,但在被大量重復使用后,人們只把它當作一個干巴巴的符號,而不再有新鮮感。文學言語就是要力避這種言語的“自動化”現(xiàn)象,設法把普通言語加工成陌生的,扭曲的,對人具有阻拒性的言語。這種言語可能不合語法,打破了人們理解的常規(guī),甚至不易被人理解,但卻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興趣,在延長感知時間,增加感知難度的情況下,反而增強了它的審美效果,形成了文學言語的一大特色。

②文學形象層面

文學形象是讀者在閱讀文學言語系統(tǒng)過程中,經過想象和聯(lián)想而在頭腦中喚起的具體可感的動人的生活圖景。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

首先,文學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形象既是主觀的產物,又有客觀的根據,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其次,假定與真實的統(tǒng)一。文學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與生活本身的邏輯也不一致;可另一方面,它又來自生活,它會使人聯(lián)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現(xiàn)實生活更加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作者與讀者達成的一種默契。讀者可以允許作者去虛構,去假定。因此,虛擬性和假定性就成了文學形象的前提性條件。但文學形象的假定性,還必須與真實性結合起來,要“合情合理”。

再次,個別與一般的統(tǒng)一。文學與科學認識對象的基本方式都是概括,但二者的概括方式是不同的??茖W概括雖然也從對個別事物的調查研究人手,但在概括過程中要不斷地摒棄個別,使科學概括最后在抽象的、一般的領域中運行。而文學形象作為藝術概括的方式,則始終不摒棄個別,而且還要強化它、突出它、豐富它,使個別成為獨特的“這一個”;與此同時,這個“個別”又與“一般”相聯(lián)系、相結合,個別與一般同步進行,最終達到個別與一般相統(tǒng)一的境地。

最后,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由于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它的形象不是直觀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因此文學形象與其他藝術形象相比,就具有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統(tǒng)一的特征。一方面,文學形象必須具備一些確定的因素。另一方面還有一些需讀者想象的因素,這又是不確定的。

③文學意蘊層面

文學意蘊層面是指文本所蘊涵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屬于文本結構的縱深層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蘊層面呈現(xiàn)出多層次的豐富意蘊,一般又可以分出三個不同的層面:第一,歷史內容層。有的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歷史內容。第二,哲學意味層。文學的哲學意味早已被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哲學是人對宇宙人生的普遍規(guī)律的最高一級的思考與概括,它屬于形而上的層次,是抽象的;“意味”則是一種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感知因素,它屬于形而下的層次,是具象的。二者通過形象引發(fā)的聯(lián)想在深層意蘊中的有機結合,便是我們所說的哲學意味。第三,審美意蘊層。有些文本僅有審美意蘊也可稱為佳作。一般來說,文本首先呈現(xiàn)的是審美意蘊層面,其次才是歷史意蘊層或哲學意味層,從而使文本的意蘊顯得層層深入。

2. 文學典型的美學特征

①文學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的概念是由德國藝術史家希爾特提出來的,黑格爾認為所謂特征就是“組成本質的那些個別標志”。

特征的基本屬性:一是它的外在形象極其具體生動獨特,二是它通過外在形象所表現(xiàn)的內在本質又是極其深刻和豐富的??傊?,我們把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fā)的過程,叫做“特征化”。

特征化:是寫實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的東西,加以藝術強化、生發(fā)的過程。“特征”,可以是一句話,一個細節(jié),一個場景,一個事件,一個人物或一種人物關系,高明的作家可以通過特征化使之變?yōu)閭魇乐鳌?/p>

文學典型“特征性”的內涵:第一,文學典型必須具有貫串其全部活動的,統(tǒng)攝其整個生命的“總特征”;第二,文學典型還必須通過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總特征。

②文學典型的藝術魅力

富于藝術魅力,也是馬克思主義典型觀的應有之義。它可稱為文學作品的綜合性審美效應,或者說是文學作品的總體審美效果。藝術魅力一般表現(xiàn)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

③扁平人物與圓形人物: 英國小說理論家福斯特把小說人物分成兩種,一是扁平人物,另一是圓形人物。扁平人物是“依循著一個單純的理念或性質而被創(chuàng)造出來”,并非“真實人物”,近似一種“概念”。小說家構思的情節(jié)支配著人物的行動。有些小說甚至擺明到以“仁慈”、“勇敢”為角色取名。圓形人物則有復雜多面的個性及真實的思想感情,會根據不同的場景,做出不同的反應。在寫作中,作者構思的情節(jié),往往為配合人物而改變,甚至會發(fā)展出作者原先根本料想不到的階段。

3. 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

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人物的關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環(huán)境中形成的,而且制約、決定著人物性格的發(fā)展。所謂環(huán)境,就是那種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們行動”的客觀條件。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總是讓它的人物在環(huán)繞著他們的特殊環(huán)境中形成。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遠在環(huán)境面前無能為力,在一定條件下,它們還起反作用。典型環(huán)境與典型人物的關系還有互相依存的一面,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就不復存在。典型人物的刻畫是離不開典型環(huán)境的,典型環(huán)境是典型人物賴以生存發(fā)展的現(xiàn)實基礎,沒有典型環(huán)境,典型人物的言談、行動甚至心理都失去了依據,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反過來,典型環(huán)境是以典型人物為中心的社會關系系統(tǒng)。如果失去了典型人物,這個系統(tǒng)便失去了中心,失去了聯(lián)系的紐帶,環(huán)境便成了一盤散沙,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形成的可能。

總之,典型是顯示出特征的、富有藝術魅力的人物性格。作為文學形象的高級形態(tài),它一般包含著更為豐厚的歷史內容,成為人類通過文學認識生活的方式之一,所以,它常常是敘事文學的至高的美學追求,是人物塑造達到藝術至境的標志。

4. 審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①審美意象的本質特征是哲理性

意象以表達哲理和觀念作為它們創(chuàng)造意象的目的和最高審美理想。尼采曾呼吁,詩人應當成為偉大的“藝術哲學家”,用他們的作品,給人們以“形而上學的慰藉”。?

②審美意象的表現(xiàn)特征是象征性現(xiàn)代主義的必然趨勢是象征性,現(xiàn)代主義文學的主流形態(tài)是意象藝術。 象征往往是審美意象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段。象征一般由兩種因素構成:“第一是意義,其次是這意義的表現(xiàn)”,象征的“意義的表現(xiàn)”部分是一種藝術形象。這種“形象”實際上已經變成某“意義”的載體。

③審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誕性

④審美意象的思維特征是抽象思維的直接參與

藝術思維被簡單地理解為形象思維,即從具象到具象,始終離不開具象的思維,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意象創(chuàng)造的思維特征,便是由抽象思維直接參與的。意象本質上是以表達哲理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創(chuàng)作思維過程是從抽象到具象的,從“客觀對應物”到“人心營構之象”。?

⑤審美意象的鑒賞性特征是求解性與多義性

由于在創(chuàng)造象征意象時抽象思維的直接參與,意象鑒賞思維的特點變成了審美“求解”的過程。但是好的象征意象,又往往使人始終也難得出最為確切的結論,好像有無數(shù)“解”。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二:其一是作家有意隱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其二是作家選擇的象征物,對于作家來說雖是他為思想創(chuàng)造的“對應物”,但是讀者并不了解作者的思路,而只能憑自己的知識、經驗和智慧去“猜想”,這樣,不同的讀者便會“猜”出不同的意義來,有的甚至南轅北轍。這便是審美意象顯得歧義叢生的原因。

文學話語的特點?

文學話語不同于日常用語,它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獨特的審美特征。主要包含內指性、音樂性、陌生化、蘊藉性等四個方面的特點。具體可以參考有關方面書籍?,F(xiàn)代漢語有發(fā)達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往往容易理解為“文藝作品的語言”,其實這兩者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后者是藝術文學表達手段的總體。前者是文學語言,又稱標準語,是現(xiàn)代漢民族語言中經過高度加工并符合規(guī)范化得語言。就這個意義來說,文學話語又包括優(yōu)秀的、典范的文藝著作語言。

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

文學語言的基本特征中有三種屬性:自指性、曲指性、虛指性。

自指性,或稱文學自足性(self-referentiality)。所謂“文學性”并非一個自足的范疇,而始終與一些相關的對立范疇相參照而提出,比如文學/政治、文學/社會、文學/商業(yè)化等。如果缺乏一個參照對象或擬想的對立物,關于文學的討論事實上很難展開。當“文學性”被作為問題提出的時候,往往是它感受到來自“非文學”的壓力過于強大或它的自足性表現(xiàn)得過分明顯的時候。同時這也從一個重要的側面顯示出文學的一種品性,即文學性并非文本自身的特性。

文學語言特點?

文學語言具有模糊性和暗示性;文學語言中的詞語具有特定的含義;文學語言表達的是作者的主觀感受,思想價值觀。文學語言不同于日常用語,它有著自己鮮明的特色、獨特的審美特征。

文學語言的三大特征

文學語言與日常語言區(qū)別:

一、文學語言具有模糊性和暗示性,日常語言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所指性。

二、文學語言中的詞語具有特定的含義,日常用語只是某個概念的載體。

三、文學作品作品的搭配有可能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日常用語的搭配則不能這樣。

文學語言的特征主要有:

文學語言的特征有兩樣。

一是意象性,克服了一般語言的抽象性;

二是超越性,具有隱喻性,能夠表達審美意義。

文學語言還具有能指與所指的統(tǒng)一性、認知與意向的統(tǒng)一性、審美幻想性等特征。

作為基礎的現(xiàn)實語言層次和作為主導的文學語言層次。由于現(xiàn)實語言層次要服從文學語言層次,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必然發(fā)生文學語言對現(xiàn)實語言的偏離。文學語言是由現(xiàn)實語言創(chuàng)造的,它必須克服現(xiàn)實語言的抽象性和現(xiàn)實性,而具有意象性和超越性。

文學語言包括內容

現(xiàn)代漢語的文學語言不僅包括文藝作品語言,也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的語言。文學語言的形成依賴于書面語的產生,而文學語言也具有口頭形式,如科學報告、答記者問、 口頭聲明,以及詩歌朗誦、新聞廣播和課堂上的教師用語等等;

凡是合乎文學語言規(guī)范的,都是口頭形式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主要在書面上,也在口頭上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各方面服務,它對民族語言的健康發(fā)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文學作品中文本層次的特征是什么

文學言語層面

文學言語層面,這里指文學文本首先呈現(xiàn)于讀者面前、供其閱讀的具體言語系統(tǒng)。如前所述,由于這是由作家選擇一定的語言材料,按照藝術世界的詩意邏輯創(chuàng)造的特殊言語系統(tǒng),所以這個系統(tǒng)中的“言語”,總的說來已與一般言語有了明顯的不同。文學言語除了人們經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還有以下三個特點必須加以說明。

1.文學言語是內指性的

就文學活動而言,人們面對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現(xiàn)實世界,一個是藝術世界。藝術世界作為一個幻象的世界,它的邏輯與現(xiàn)實世界的邏輯是不同的。文學言語也不同于普通言語。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語言符號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經得起客觀生活的檢驗,并必須遵守各種形式邏輯的原則。而文學言語則是內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有時它也不必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只要與整個藝術世界氛圍相統(tǒng)一就可以了。

2.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

人類的語言符號,一般有兩種功能,即指稱功能和表現(xiàn)功能。一般普通言語,側重運用它的指稱功能。而且隨著人類語言的發(fā)展,普通言語越來越走向抽象,指稱功能大大增強,而表現(xiàn)功能也因漸漸脫離實際語境、與人的情感生活的分離而受到削弱。相反,文學言語則把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學言語中蘊含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因而比普通言語更富于心理蘊含性。

3.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

“阻拒性”、“陌生化”理論是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來的。用“阻拒性”、“陌生化”理論解釋整個文學,那是片面的、不準確的;如果用它來概括文學言語的特征,卻有一定的道理。與“阻拒性”言語相對立的是“自動化”言語。所謂“自動化”言語,是指那些過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語言。

文學形象層面

由文學言語構成的層面,還處于文學作品表層。讀者在這種文學言語的感染下,經過想象和聯(lián)想,便可在頭腦中喚起一系列相應的具體可感的文學形象,構成一個動人心弦的藝術世界。這就是文學作品的第二個層面即文學形象層面。文學形象,是讀者在閱讀文學言語系統(tǒng)過程中,經過想象和聯(lián)想而在頭腦中喚起的具體可感的動人的生活圖景。文學形象有如下基本特征:

1.文學形象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

2.文學形象又是假定與真實的統(tǒng)一。

文學形象,一方面是假定的,它不是生活本身,有的甚至與生活本身的邏輯也不一致;可另一方面,它又來自生活,它會使人聯(lián)想起生活,使人感到比現(xiàn)實生活更加真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學是作者與讀者達成的一種默契。讀者可以允許作者去虛構,去假定。因此,虛擬性和假定性就成了文學形象的前提性條件。

然而文學形象的虛擬性和假定性是有一定限度的。超過了這個限度,人們就會抱怨它不真實。所以,文學形象的假定性,還必須與真實性結合起來。就是說,要“合情合理”。

所謂“合理”,是文學形象真實性的客觀規(guī)定性。這個“理”就是指生活的本質和規(guī)律,指人類社會的“現(xiàn)實關系”,文學形象所使用的一切虛擬性、假定性手段,都要為表現(xiàn)或揭示這種“現(xiàn)實關系”及其本質規(guī)律服務。

所謂“合理”,還意味著合乎理想。任何積極健康的理想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社會生活本質的發(fā)展規(guī)律,表達了人民群眾的真誠而美好的愿望,所以,一旦文學形象的虛擬性和假定性用來表達某種積極美好的理想時,文學形象也獲得了藝術的真實性,具有了藝術生命。

所謂“合情”,是指文學形象必須反映人們真切的感受,真摯的情感,真誠的意向。

3.文學形象是個別和一般的統(tǒng)一。

文學與科學認識對象的基本方式都是概括,但二者的概括方式是不同的。科學概括雖然也從對個別事物的調查研究入手,但在概括過程中要不斷地摒棄個別,使科學概括最后在抽象的、一般的領域中運行。而文學形象作為藝術概括的方式,則始終不摒棄個別,而且還要強化它、突出它、豐富它,使個別成為獨特的“這一個”;與此同時,這個“個別”又與“一般”相聯(lián)系、相結合,把個別與一般化同步進行,最終達到個別與一般相統(tǒng)一的境地。

4.文學形象又是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的統(tǒng)一。

文學形象與其他門類的藝術形象相比,既有共同之處,也有相異之處。如具體可感的、概括的、能喚起美感的藝術世界,這是所有藝術形象的共性。但是,由于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它的形象不是直觀的而是想象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因此文學形象與其他藝術形象相比,就具有了確定性與不確定性相統(tǒng)一的特征。

文學意蘊層面

文學意蘊層面,是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屬于文本結構的縱深層次。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蘊層面呈現(xiàn)出多層次的豐富意蘊,一般又可以分出三個不同的層面:

第一是歷史內容層。

有的形象本身就包含了一定的社會內容。有的文學作品的形象,雖然本身不含歷史內容,但卻暗示了一定的歷史內容。

第二是哲學意味層。

哲學是人對宇宙人生的普遍規(guī)律的最高一級的思考與概括,它屬于形而上的層次,是抽象的;“意味”則是一種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感知因素,它屬于形而下的層次,是具象的。二者通過形象引發(fā)的聯(lián)想在深層意蘊中的有機結合,便是我們所說的哲學意味。

第三是審美意蘊層。

并非只有歷史內容、哲學意味俱全的作品才算上乘之作。有些文學作品的意蘊比較單純,甚至僅有審美意蘊這個層次,也可能成為膾炙人口的佳作。

22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