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

| 遠湛

教案是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重要參考材料,對教學進度和節(jié)奏的把控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設計可以幫助老師提高教學水平,對教學過程進行預測和推演,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初中物理教案素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幾種傳感器的應用特點。

2.了解信息傳遞的主要途徑――通過電磁波傳輸。

3.了解信息的處理和數(shù)字通信,信息記錄等。

4.了解數(shù)字電視和因特網(wǎng)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感悟信息時代對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及研究帶來的影響。了解信息的記錄及相關應用。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電視機呈現(xiàn)原理,雷達定位原理。

【教學難點】圖形與電信號的轉化原理。

【教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討論

【教學用具】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電磁波的發(fā)射和接收過程,為了有效地發(fā)射電磁波,需要將閉合電路變成開放電路,然后將調(diào)制后的電磁波發(fā)射出去,在接收電路中通過調(diào)諧和解調(diào),就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信號了。

人類認識電磁波到現(xiàn)在只不過一百多年的時間,但電磁波在科學技術上已經(jīng)得到十分廣泛的應用,本節(jié)介紹無線電波的現(xiàn)代應用。

(二)進行新課

1.電磁波與信息的傳遞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有關內(nèi)容,談一談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上,信息的傳遞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

學生閱讀、討論。

生:語言的出現(xiàn),文字的創(chuàng)造,紙和印刷術的發(fā)明,電磁波的發(fā)現(xiàn)。

師:電磁波的傳輸有何特點?

生:可以通過電纜、光纜進行有線傳輸,也可以無線傳輸。電磁波的頻率越高,相同時間內(nèi)傳輸?shù)男畔⒘吭酱蟆?/p>

2.電視

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看書,討論并回答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

(1)在電視的發(fā)射端需要什么儀器?

(2)電子槍的掃描路線是怎樣的?

(3)在電視的接收端需要什么儀器?各起什么作用?

(4)你能說說調(diào)諧、檢波的基本工作原理嗎?

(5)顯像管里的電子槍發(fā)射電子束的強弱受什么控制?它掃描的方式和步調(diào)與什么相同?

(6)攝像機在一秒鐘內(nèi)傳送多少張畫面?為什么在電視里我們看到的景象是連續(xù)的?

(7)你能說說伴音信號經(jīng)過怎樣的處理后被送到揚聲器的嗎?

學生閱讀課文后分組討論,回答上述問題。

教師投影幻燈片做總結。出示電視信號的形成、發(fā)射和接收示意圖投影片。

電腦演示電子槍的掃描過程

通過閱讀課本,觀看演示,師生共同得出結論:

(1)電視信號的發(fā)射

在電視發(fā)射端,攝像鏡頭將被攝物體的像成在攝像管的屏上。電子槍發(fā)出的電子束按一定規(guī)律偏轉,對屏上的圖像進行逐行掃描。通過光電轉換器件把一幅圖像按照各個部分的明暗情況,逐點地變?yōu)閺娙醪煌碾娏鳎瓿晒怆娹D換,就形成圖像信號,圖像信號和音頻信號通過發(fā)射機的天線發(fā)射出去。

(2)電視信號的接收

電視接收機的天線接收到電磁波后,將視頻信號與音頻信號分開。視頻信號通過顯像管中的電子槍發(fā)射的受視頻信號控制的電子束對熒光屏的掃描,將視頻信號即電視信號轉換為圖像。音頻信號通過揚聲器轉換成聲音。

(3)攝像機與電視接收機中電子束掃描速率的關系

兩種電器中電子束掃描的速率都相等。

3.雷達

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1)雷達的作用是什么?

(2)雷達用的是哪個波段的無線電波,這段電波的性能是什么?

(3)雷達天線的作用是什么?

(4)雷達根據(jù)什么確定障礙物的位置(包括距離和方向)?

(5)怎樣從熒光屏上讀出障礙物的距離?

(6)雷達有何應用?

學生閱讀課文后分組討論,回答上述問題。

教師投影幻燈片做總結。雷達是利用無線電波中的微波能直線傳播,且能被物體反射的特點,通過測定微波從發(fā)射到反射回來的時間來確定目標的距離,并結合微波的方向和仰角來確定目標的位置的。

4.移動電話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交流移動電話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5.因特網(wǎng)

學生閱讀教材,討論、交流因特網(wǎng)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以下內(nèi)容電視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了解了移動電話、因特網(wǎng)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F(xiàn)代通信已經(jīng)將地球變成了名符其實的地球村。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努力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為全人類的共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2

一、教材分析

這節(jié)教材首先對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作了歷史的回顧,介紹了四位科學家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貢獻。然后講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物體慣性的概念。這是初、高中知識相銜接的一節(jié)課程。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基本內(nèi)容,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應以教材中有關“力是運動的原因還是改變運動的原因”這一問題認識的發(fā)展歷史為線索,以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教育與思維能力培養(yǎng)為主要目標。教學的側重點應放在理解人類認識“運動和力”的關系研究、思考、推理過程,學習科學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實驗方法。在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的學習上,注重知識的理解及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為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思維的積極性,本課采取學生自主探究模式組織教學。

二、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新課:運動的起因是什么

(一)學生閱讀歷史的回顧并找出四位科學家關于力和運動的觀點

這塊內(nèi)容中有些知識點學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學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學生來完成,同學們相互補充,教師只起到歸納總結的作用。

1.亞里士多德: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現(xiàn)象:在平路上人推車,車才能運動,人停止用力,車子就要停下來。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體所以會停下來,是因為摩擦的作用,如果沒有摩擦,水平面上物體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體將保持這一速度運動下去。

笛卡兒: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xù)以同一速度沿著一條直線運動,即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牛頓: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

(二)問:以上四位科學家每一位都把人類的認識向前推進了一步,試分析每人推進的一步體現(xiàn)在哪里?你認為誰的貢獻?

教師通過設計這樣一個問題,指明學生要探究的內(nèi)容與方向,具體由學生們合作完成,教師只起到總結歸納的作用。

a)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通過直覺的觀察提出問題為科學家的研究確立了課題。

b)伽利略的貢獻:(1)伽利略發(fā)現(xiàn)了不易直覺的摩擦力,改變了亞里士多德根據(jù)直接經(jīng)驗得出的直覺結論提出運動不需力維持;(2)思維代替直覺認識宇宙。

c)笛卡兒的貢獻:(1)明確勻速直線運動;(2)指出速度改變是有原因的。

d)牛頓的貢獻:(1)推廣到一切物體;(2)提出靜止;(3)明確力的作用。

關于誰的貢獻大,學生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教師也無需給出一個正確的結論。但是通過對物理學歷史發(fā)展過程的考察,對四位科學家貢獻的探究,它將有助于學生了解物理學家認識和發(fā)現(xiàn)物理定理、定律的基本方法。從而“以史為鑒”,培養(yǎng)他們以物理學家認識世界本來面目的方式去認識世界。在一定意義上,通過對規(guī)律認識的歷史的還原,對學生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論的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這是設計此問題的關鍵所在,也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所在。

在該塊教學內(nèi)容中學生未知的是關于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教師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是采用設計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具體可如下操作。

提問:伽利略用什么方法證明物體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呢?

演示說明:設置一個向下的斜面,再圓滑地連一個向上的斜面。然后拿一個小球放在斜面某點上,由靜止運動下來,它將沖上另一斜面。

教師設疑:它能“沖”到哪里,它能回到原來高度嗎?如果光滑,結果怎樣?

教師通過一系列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它升不到原來的那個水平高度,這是因為摩擦較大。若換一個摩擦較小的斜面,可以看出,它就較接近那個水平高度。若摩擦越小,就越接近。這是實驗事實??茖W推理:依據(jù)這可靠的實驗事實為基礎,然后沿著摩擦力越來越小的發(fā)展趨勢,去科學推理——假如摩擦非常非常的小、以至于沒有摩擦,那小球將非常非常接近——以至于達到原來水平高度。這是一種理想的實驗情景,即小球沿著光滑的斜面總能上升到原來的高度。教師指出“假設”兩個字用得很好,它對物理結論進行合理的外推,其結論的得出符合邏輯。減小第二個斜面的傾角,傾角越小,小球為達到原來的高度所通過的路程就越長;傾角越小,通過的路程就越長。然后,我們再去科學推理,假如它最終成為水平面,那小球所通過的路程也就無限長,只能沿著水平面繼續(xù)運動下去。

教師總結:“理想實驗”雖然也叫實驗,但它不等同于科學實驗。真實的實驗是一種實踐活動,而“理想實驗”則是一種思維活動,是由人們在抽象思維中設想出來而實際上無法做到的“實驗”。并指出理想實驗是以真實的科學實踐為基礎,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對實際過程做出了更深入的抽象分析。理想實驗是以正確的邏輯法則為依據(jù)的。它是自然科學理論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三)演示氣墊導軌實驗

氣墊導軌實驗是學生未知的實驗,所以采用的方法是由師生共同操作完成,教師介紹實驗裝置及裝置的特點,由學生來推動氣墊導軌上的物體,觀察它的運動,進一步地幫助學生加深理解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四)讓學生們仔細閱讀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并思考定律包含的幾層含義

在進行牛頓第一定律的教學時,不能只滿足于學生能復述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還應幫助學生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所包含的幾層意思。定律的理解是未知的,但可以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通過學生們相互討論、自主探究、教師補充共同完成下面的三層含義。

1.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時的運動規(guī)律

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外力作用,或者所受的合外力為零時,物體將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

2.闡明了力的科學定義

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它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即產(chǎn)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產(chǎn)生和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3.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的性質,揭示了物體普遍具有的屬性——慣性。

(五)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自己分析慣性問題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3

聲現(xiàn)象

第一節(jié)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研究問題的方法.

2.通過學習活動,鍛煉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

三、德育目標

1.通過教師、學生的雙邊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熱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注意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和實驗,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

教學難點

組織、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確結論.

教學方法

探究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教學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軍鼓、小提琴、口琴、氣球、鬧鐘、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實物投影儀、錄像帶、電視機、錄像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新課

[師]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各種聲音.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陶冶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而電鋸鋸木的聲音、砂輪打磨工件的聲音使人感到刺耳難聽.在漆黑的夜晚,幾聲呱呱的蛙聲劃破了村野廣闊的夜空,給寧靜的鄉(xiāng)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麗.我們從呱呱墜地的那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sound)打交道,聲音無時不有,無處不在,聲音是我們了解周圍事物、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學們想知道與聲有關的哪些問題呢?

[生甲]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生乙]聲音在空氣中能傳播,在固體、液體中能傳播嗎?

[生丙]聲音在真空中能傳播嗎?

[生丁]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一樣嗎?

[師]同學們對聲有這樣濃厚的興趣,這很讓我高興,要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就需要同學們和老師共同協(xié)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和演示實驗.

二、進行新課

[探究]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師]請每組選一位同學,做各種活動,使物體發(fā)聲,其他同學仔細觀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張緊,撥動橡皮筋,橡皮筋振動發(fā)出聲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壓在桌邊,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撥動尺的伸出端,尺振動發(fā)出聲音.

[生丙]用鼓棰打擊鼓面,鼓面振動,聽到宏亮的擊鼓聲.

[生丁]撥動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動發(fā)出悅耳的琴聲.

[生戊]我這個活動,需要全體同學來配合一下:請同學們把手指放在喉結處,讓我們從1數(shù)到10,聲帶振動,發(fā)出聲音.

[師]通過同學們的探究活動,總結概括物體發(fā)聲時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擊或撥動物體可以產(chǎn)生聲音.

[生乙]我們發(fā)聲時沒有打擊,也沒有撥動.

[生丙]所有發(fā)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師生共同活動]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vibration)產(chǎn)生的.

[師]經(jīng)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聲音產(chǎn)生的奧秘被我們揭開了謎底,為我們的成功合作 鼓掌.

[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情緒十分高漲.

[想想議議]

[師]物體振動發(fā)聲的現(xiàn)象真是太多了,同學們能列舉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發(fā)聲現(xiàn)象嗎?

[生甲]吹口琴的聲音,是由于氣流的沖擊,琴內(nèi)的彈簧片發(fā)生振動發(fā)出的.

[生乙]悠揚的薩克斯聲是由于氣流通過管時,使管內(nèi)空氣柱振動而發(fā)出的.

[生丙]吹口哨聲是口腔內(nèi)空氣振動產(chǎn)生的.

[生丁]炎熱的夏天,響亮的蟬鳴是蟬的發(fā)音肌收縮時,引起發(fā)音膜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

[生戊]氣球爆炸聲是氣球膜的振動引起周圍空氣的振動而產(chǎn)生的.

[生己]聲勢浩大的瀑布聲是水撞擊石頭,引起空氣的振動發(fā)出聲音.

[生庚]笑樹能發(fā)出笑聲是果實的外殼上面有許多小孔,經(jīng)風一吹,殼里的籽撞擊殼壁發(fā)出聲音.

……

[師]同學們剛才列舉了生活與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而且能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這很好.關于聲音的發(fā)生,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呢?

[生]我們平常聽唱片、錄音是怎么回事?

[師]同學的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振動可以發(fā)聲.如果將發(fā)聲體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照記錄下來的振動規(guī)律去振動,就會產(chǎn)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規(guī)則的溝槽.當唱片轉動時,唱針隨著劃過的溝槽振動,這樣就把記錄的聲音重現(xiàn)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還發(fā)明了用磁帶和激光唱片記錄聲音的方法.

[探究]聲音怎樣從發(fā)聲體向遠處傳播?

[師]請同學們大膽猜想一下,聲音怎樣從發(fā)聲體向遠處傳播?

[生甲]聲音由發(fā)聲體傳播出去,可能沿直線傳播.

[生乙]聲音傳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東西來作媒介.

[師]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證實你的猜想.

[生]把兩張課桌緊緊地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一張桌面的一端,而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聽到擊桌子的聲音.

[師]剛才同學設計的這個實驗簡單易行,而且有力地說明了聲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medium).

[生]有時候好像沒有介質也能聽到聲音.比如雷聲,似乎沒有什么東西把它傳遞來呀.[師]雷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嗎?

[生]意見有分歧.有的認為不需要介質,有的認為需要介質.

[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讓我們通過實驗來證實大家的想法.

[演示]

把一只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接有抽氣機的玻璃罩內(nèi),用抽氣機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隨著罩內(nèi)空氣的抽出,請同學們注意聲音有什么變化?

[生]隨著罩內(nèi)空氣的抽出,鈴聲逐漸變小,最后直到聽不到鈴聲.

[師]請同學們再注意觀察:讓空氣逐漸進入玻璃罩內(nèi),聲音又有什么變化?

[生]隨著空氣逐漸進入,鈴聲逐漸加強.

[師]啟發(fā)學生思考,由上面的實驗同學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生]真空不能傳聲.

[師]經(jīng)過同學們的仔細觀察,認真分析,同學們得出了真空不能傳聲的正確結論.實際上,我們平常能聽到彼此講話的聲音,就是依靠了空氣這種介質.假想云層和我們之間是真空,大家就聽不到雷聲了.我們周圍充滿了空氣,空氣為人類、動物傳遞聲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

[生]月球上沒有空氣,登月宇航員怎么交談呢?

[師]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員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過無線電交談,因為無線電波在真空中也能傳播.

[看錄像]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

聲音在空氣中怎樣傳播呢?以擊鼓為例:鼓面向左振動時壓縮左側的空氣,使得這部分空氣變密;鼓面向右振動時,又會使左側的空氣變稀疏.鼓面不斷左右振動,空氣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間的波動,向遠處傳播.這個過程和水波的傳播相似.用一支鉛筆不斷輕點水面,水面就會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斷向遠處傳播.因此,聲音也是一種波,我們把它叫做聲波(sound wave).

[想想議議]

[師]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固體和氣體都可以傳聲.那么,聲能在液體中傳播嗎?請同學們找出事實或實驗來支持你的想法.

[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潛入水底時仍能聽到岸邊人的談話聲.

[生乙]釣魚時要保持周邊環(huán)境的安靜.

[生丙]漁民們常用電子發(fā)聲器發(fā)出魚喜歡的聲音,將魚誘入魚網(wǎng).

[生丁]把正在響鈴的鬧鐘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聽到鈴聲.

……

[師]通過上面的探究活動、演示實驗、想想議議,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氣體、液體和固體都可以做媒介將聲音傳播出去,那么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快慢一樣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第15頁圖表:幾種物質中的聲速,并回答下列問題:

[投影]

問題1:聲音在15 ℃和25 ℃的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問題2:聲音在25 ℃的空氣和蒸餾水中傳播的速度分別是多大?這說明聲速跟什么因素有關?

問題3:對比表中的數(shù)據(jù),你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

[生甲]1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 m/s,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溫度有關.

[生乙]25 ℃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6 m/s,25 ℃時蒸餾水中的聲速為1497 m/s.說明聲速跟介質的種類有關.

[生丙]聲音在固體、液體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

[想想做做]

[師]請同學們分組討論,每組想出一個測量聲速的方法,盡可能的話,進行實際測量,看看哪個組的方法更合適,測得的聲速更接近當時的真實值.

第一組:百米賽跑時,測出計時員與發(fā)令槍的發(fā)令地點之間的距離s,再測出計時員從看到發(fā)令槍發(fā)令時的煙霧到聽到槍聲的時間t,利用v= 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第二組:測出海底的深度s,把恰好沒在海面下的鐘敲響,測出鐘聲傳到海底,再反射回海面共用的時間t,利用v= 就可以算出聲音在海水中的速度.

第三組:對著山崖喊話,測出從喊聲發(fā)出到聽到回聲所用的時間t,再測出喊話者距山崖的距離s,利用v= ,就可以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第四組:利用聲納對著墻壁發(fā)出超聲波,它會自動記錄從發(fā)出超聲波到接收到被墻壁反射回來的超聲波共用的時間t,再測出聲納與墻壁之間的距離s,利用v= 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第五組:兩個同學相距較遠的距離s,讓其中的一位同學喊話,并記下開始喊話的時刻t1;當另一位同學聽到喊聲時,也記下聽到喊聲的時刻t2,則利用v= 計算出聲音在空氣中的速度.

[師]同學們剛才設計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可行性,祝賀同學們成功的設想,課后若同學們能通過實驗測出聲速,就更加完美了.

[動手動腦學物理]

1.學生想出了許多辦法說明桌子聲是由桌面的振動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彈性較好的細棍,細棍頂端固定一根細彈簧,彈簧上連接一個輕質小球,敲打桌子,輕質小球也隨著跳起舞來.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紙屑,用力敲打桌面,紙屑會跳動起來.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當用力敲打桌面時,感覺手在振動,說明桌面在振動

2.通過查閱資料可知,北京到上海的鐵路線距離s1=1500 km,快車的速度v1=105 km/h,火車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

t1= =14.3 h

北京到上海的航線距離為s2=1200 km,大型噴氣式客機的速度v2=600 km/h,則噴氣式客機從北京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

t2= =2 h

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v3=340 m/s,北京到上海的距離s3=1000 km,聲音傳到上海所用的時間為

t3= =0.8 h

3.能聽到兩次敲打聲.第一次聲音是由鐵傳來的,第二次聽到的聲音是由鐵管中的空氣傳來的.

三、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nèi)容:

1.聲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聲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3.聲在不同介質中的聲速不同.

四、布置作業(yè)

P16動手動腦學物理1、2、3寫在作業(yè)本上.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4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chǎn)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fā)生的

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及傳播

教學難點:探究真空不能傳聲,利用回聲計算

教學工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鈴鐺、梳子、音叉、杯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錄像:電閃雷鳴、江河咆哮、鼓樂齊鳴、放鞭炮、電鋸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畫面

[引語]從剛才看到的這些現(xiàn)象中,可以說人們從呱呱落地時起,就無時無刻不在與聲音打交道,聲音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對我們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們想不想和老師一起探討聲音的奧妙呢?學生回答:想

今天我們來共同探討與聲音有關的問題

觀看錄像

由直觀的畫面創(chuàng)設聲音產(chǎn)生的情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從而順利的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

1)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

下面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的器材及周圍可利用的物體,如鉛筆盒、書、紙、筆等來做實驗,想辦法讓它們發(fā)聲,比比看哪一組的方法多?注意觀察物體發(fā)聲與不發(fā)聲時有什么不同?物體發(fā)聲時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組最先發(fā)現(xiàn)?

師巡視并指導,幫助學生處理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利用不同物體進行發(fā)聲實驗,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學生有的拉長橡皮筋,有的撥動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搖小鈴鐺等等自己設計的實驗,興趣盎然。

[引語]現(xiàn)在已有不少組同學發(fā)現(xiàn)問題了,下面我們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組的同學是否和他們有同樣的發(fā)現(xiàn)?還做了哪些實驗?學生交流。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動腦,把不同器材結合使用很好,下面讓我們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chǎn)生。用手按住喉頭部分,大聲說“振動”

生活中聲音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很多,同學們聯(lián)系生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物體是如何發(fā)聲的?

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加深他們的合作意識同時也為后面發(fā)現(xiàn)聲音的產(chǎn)生的原因作好鋪墊學生在交流時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通過他們的交流盡可能多的做實驗,通過實驗也就不難得出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讓他們真正體驗探究的快樂。

讓學生再一次感受聲音的產(chǎn)生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

2)

剛才同學們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誰知道蟬是怎樣發(fā)聲的?

[思考]烈日當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會聽到“砰、砰”神奇的槍聲,這時大家都會驚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來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氣溫超過42℃,沙漠中的石灰?guī)r受熱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炸裂,現(xiàn)在你知道槍聲哪來的嗎?

有時我們需要將聲音記錄下來,怎么辦呢?學生閱讀課本31頁

(2)聲音的傳播

我站在講臺上說話,你們可以聽見,聲是靠什么傳播的呢?

同學們思考固體能否傳播聲音?并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

氣體、固體可以傳聲,那液體能否傳聲呢?

師:出示裝有小金魚的魚缸,輕敲魚缸,看金魚的反應,說明液體也可以傳聲。

師:演示真空不能傳聲的實驗,總結歸納出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問題]《星球大戰(zhàn)》中,神鷹號太空船將來犯的天狼號擊中,聽到天狼號“轟”地一聲被炸毀,神鷹號宇航員得意地笑了,你覺得科學嗎?

師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來回推動,可以看到疏密變化從而引出聲波,學生看課本33頁明確聲是以聲波的形式在介質中傳播。

下雨天,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后聽到雷聲,這是為什么?

看來聲的傳播也需要一定的時間,聲有一定的速度。同學們通過33頁小資料的表格,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1)一般來說固體傳聲最快,液體次之,氣體最慢

(2)聲速與介質的種類有關

(3)在空氣中聲速的大小與溫度有關

在教室里說話比在曠野里聽起來響亮,為什么?

學生回答,聲傳播的速度慢

學生仔細分析討論,然后起來交流獲得的信息。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聲速

通過學生分析表格獲得信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回聲。

三,整體感知

學生理解聲音產(chǎn)生的條件,聲音傳播的條件以及傳播的形式,聲速的大小。 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

四,知識拓展

課本34頁1、2、3、4、5 學生完成練習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你們對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和不足之處?

學生紛紛發(fā)言

六,布置作業(yè)

刻印題一頁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5

一、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體會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思想。

⑵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及意義;理解力和運動的關系。

⑶理解慣性的概念,知道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形成過程。

⑵理解理想實驗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運動和力的關系的歷史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規(guī)律的形成都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從低級到高級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

⑵通過理想斜面的教學,體會理想實驗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是整個力學體系的基石,而牛頓第一定律又是這個“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運動的關系,提出慣性的概念,為定量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拉開了序幕。

高中教材與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內(nèi)容深淺不同:初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是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高中教材敘述為“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為豐富的內(nèi)涵,它強調(diào)了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獨立性和重要意義,也為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鋪墊。

二是慣性的認識層次不同:初中強調(diào)一切物體都有慣性,高中側重慣性與質量的關系。

三是實驗的設計、探究及思維深度不同:初中為斜面小車實驗;高中為伽利略理想實驗,突出了理想實驗這種科學方法的價值所在。

四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現(xiàn)不同:初中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的歷史一語帶過,高中教材回顧了歷史,讓學生體會一個規(guī)律的獲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結果,能夠激發(fā)學生追求科學,勇于創(chuàng)新的情感。

三、學情分析

經(jīng)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初步知道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和慣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對牛頓第一定律建立歷史的了解,對內(nèi)容也是一知半解。

學生對于“質量是慣性的量度”更是缺乏認識,憑借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認為速度也是慣性的量度。教師要在課堂上充分引導,配合實驗、結合生活事例來澄清概念。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在頭腦中建立正確的力和運動關系的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常常形成與亞里士多德相似的觀點,且根深蒂固。處理具體的實際問題時,一些直覺的錯誤觀點不時冒出來,存在著嚴重的"口是心非"問題。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回顧歷史探究過程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慣性的理解。

2.教學難點:力和運動的關系;慣性和質量的關系。

五、教學活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游戲,引入課題

撕紙游戲

猜一猜:

1.一張紙已剪成兩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2.現(xiàn)在把紙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斷,如果迅速用力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大家不要動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間的紙下面夾一個夾子,然后迅速撕兩邊,紙會斷成幾截?

請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是這樣一個結果呢?怎樣解釋我們的游戲呢?其實,在我們的游戲中還涉及到一個古老的話題——力和運動:用力撕紙,紙條斷開運動起來。運動和力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體驗古人的探究過程,學習古人的探究方法,進一步理解論述運動和力關系的牛頓第一定律。

(二)回顧歷史,探究定律

1.情景設問,經(jīng)驗猜想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運動和力如影隨形,總是和人們的生活、生產(chǎn)密切相關。比如:馬拉車則車前進,不再拉,前進的車會停下來;人象推車則車前進,不再推,前進的車會停下來;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滾動,不再踢,滾動的球會慢慢停下來。

思考:運動和力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并給出經(jīng)驗猜想的是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

他根據(jù)生活生產(chǎn)經(jīng)驗猜想: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能運動;沒有力的作用,物體就要靜止在一個地方。運動需要力維持。

他的觀點來自實際經(jīng)驗,還能用實際經(jīng)驗驗證,所以被人們廣泛接受,并維持了近兩千年。

設問:我們現(xiàn)在知道,他的觀點是錯誤的。那么他有貢獻嗎?

亞里士多德的貢獻: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首先質疑并深入研究的是十六世紀的伽利略。他觀察了球的滾動。

2.質疑假設,科學猜想

當球沿斜面向下滾動時,它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滾動時,速度減小。他由此猜想:當球沿水平面滾動時,它的速度應該不增不減。實際觀察的結果是: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①現(xiàn)象:沿水平面滾動的球越來越慢,最后停下來。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停下來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伽利略恰恰從這一現(xiàn)象出發(fā),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質疑。

②質疑:滾動的球之所以停下來,真的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嗎?

設問:球停下來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伽利略之前,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摩擦力這種無形的力,伽利略是第一個意識到摩擦力的人。

他改變了水平面的粗糙程度,發(fā)現(xiàn):水平面越光滑,球滾得越遠。于是,他推斷這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結論:滾動的球停下來,是摩擦阻力作用的結果。

③假設: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怎樣運動呢?

④猜想:若沒有摩擦阻力,球將永遠滾動下去。

過渡:伽利略設計了一個雙斜面實驗。

3.實驗探究,得出結論

(1)雙斜面實驗

左斜面固定,右斜面傾角可變。實驗中我們設定小球始終從左斜面定位卡處由靜止釋放。

①固定右斜面,改變小球所受的摩擦,觀察小球上升的高度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小球所受摩擦阻力的大小與小球上升的高度之間有什么關系?

2.摩擦阻力的大小與釋放點到上升的點的高度差是什么關系?

3.如果沒有摩擦,小球會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②減小右斜面傾角,觀察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重復一次。

思考:

1.減小右斜面傾角,小球沿斜面運動的最遠距離如何變化?

2.如果沒有摩擦,減小右斜面傾角,沿斜面滾動的最遠距離怎樣變化?小球將上升到多高的地方?

③將右斜面放平,釋放小球,觀察小球的運動。

思考:

1.如果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會停下來嗎?

2.如果沒有摩擦,水平木板足夠長,小球將滾到哪里去呢?

過渡:現(xiàn)在通過動畫來模擬沒有摩擦阻力時小球的運動。我們?yōu)閯赢嬇淞艘欢卧拕 ?/p>

(2)動畫模擬

(老師扮演伽利略,學生扮演小球。)

伽利略:小球先生(小姐),如果沒有摩擦,你會爬上什么高度呢?

小球:我會搭乘夢想的階梯一步一步往上爬,直到爬上原來的高度。

伽利略;如果我減小右斜面的傾角,你還會爬到原來的高度嗎?

小球:夢想有多高,我就可以爬多高,只是我要走的路程更長了。

伽利略:如果我繼續(xù)減小右斜面的傾角呢?

小球:我心依舊,只是又多了一段山水之程。

伽利略:如果我把右斜面放平,你還會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前行嗎?

小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既然選擇了高度,留給世界的便只能是背影。

播放周杰倫的《蝸?!饭?jié)選: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點乘著葉片往前飛 /小小的天 留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有屬于我的天

希望同學們像小球一樣懷著夢想,沿著人生的軌道一步一步往前行!總有一天,你有屬于你的天!

過渡:伽利略的雙斜面實驗是一個理想實驗。

(3)理想實驗的魅力:

實驗(事實)+邏輯推理

通過可靠的實驗事實,加上合理的邏輯推理,得出規(guī)律的一種方法。

理想實驗的魅力:實驗不能實現(xiàn)的地方,思維向前一步。

這種方法非常了不起!愛因斯坦是這樣評價的:伽利略的發(fā)現(xiàn)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這個評價實事求是,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經(jīng)歷了2000多年,物理學徘徊不前;從伽利略到愛因斯坦,只經(jīng)歷300多年,物理學的大廈初步建立,大師輩出。這都得益于伽利略首創(chuàng)的實驗研究方法。

過渡:通過雙斜面理想實驗,伽利略得出了結論。

(3)伽利略:若沒有摩擦阻力,沿水平面滾動的球將永遠滾動下去。運動不需要力維持。

回顧、思考:

①靜止的車、足球為什么運動起來?

②運動的車、足球為什么會停下來?

③力和運動之間有什么關系?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設問:運動狀態(tài)是用什么物理量描述?

車由靜止變?yōu)檫\動,受到了推、拉力;由運動變?yōu)殪o止,受到了摩擦阻力。足球由靜止變?yōu)檫\動,受到了腳的力;由運動變?yōu)殪o止,受到了草地的摩擦阻力。

過渡:與伽利略同時代的法國科學家笛卡爾對他的觀點進行了補充。

4.補充完善,形成定律

(1)笛卡爾的補充:除非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將永遠保持其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永遠不會使自己沿曲線運動,而只保持在直線上運動。這應成為一個原理,它是人類整個自然觀的基礎。

笛卡爾補充了物體不受力時保持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

過渡: 1642年,伽利略逝世,1643年牛頓在英國誕生。牛頓是人類歷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主要貢獻有發(fā)明了微積分,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經(jīng)典力學,設計并制造了第一架反射式望遠鏡等等。

牛頓在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學的數(shù)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三條運動定律。牛頓把伽利略、笛卡爾的正確結論總結成為牛頓第一定律,它是牛頓物理學的基石。

(2)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

過渡:現(xiàn)在我們來理解定律。

(三)理解定律,了解慣性

思考:牛頓第一定律中論述的運動和力的關系是怎樣的?

1.運動和力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物體不受力,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運動狀態(tài)變化,物體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思考:物體不受力時“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這能不能通過實驗驗證呢?

不能。由于不受力作用的物體是不存在的。許多阻力很小的現(xiàn)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牛頓第一定律。

2.阻力很小的現(xiàn)象:冰壺

從視頻可以看出,冰壺在一段時間內(nèi)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幾乎不變,直到碰上另一個冰壺。

思考:定律中還論述了什么呢?


初中物理教案素材相關文章:

與教育有關的初中優(yōu)秀作文素材5篇

2021初中體育優(yōu)質課教案5篇

初中新穎的優(yōu)秀作文素材5篇

學校教研組工作計劃5篇

初中優(yōu)秀作文素材5篇

關于初中的優(yōu)秀作文素材5篇

教務處工作計劃范文大全5篇

初中政治教學教案5篇

初中專題作文素材5篇

初中新穎作文素材5篇

188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