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會設計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班會設計 > 比較文學異質(zhì)性是什么意思,異質(zhì)性文學概念

比較文學異質(zhì)性是什么意思,異質(zhì)性文學概念

| admin

“和而不同”的比較文學——變異學

比較文學變異學的概念是我國學者曹順慶提出,其主張要從“變異”的角度出發(fā),拓寬比較文學的研究?!白儺悺边@一理論的提出,讓以“求同”為主旨的法國學派同源性、實證性研究以及美國學派的平行研究均進行的一定的變革,使人們從固化的思維中跳出來,由“求同”走向“求異”。

“變異學”這一概念是2005年才被提出,雖然是近十幾年剛剛形成的理論,存在時間較其他理論還比較短,但是早在前人的論述中就可以看見一些雛形:1975年學者葉維廉就提出了“東西文學各有一套自己的‘模子’,不同‘模子’之間是存在差異的”,開始推動人們的思維轉化。比較文學作為一個存在了兩百年的學科,因其較大的靈活性伴隨著較多的爭議,但是在各國學者的努力下,將爭議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推動著比較文學學科向前發(fā)展。從最初認為比較文學僅僅是文學比較的一種方法不能夠成為一門學科,法國學派提出比較文學是一種“國際文學關系史”;但法國學派過于注重實證性而忽略文學性,美國學派由此提出平行研究理論,擴大文學與其他學科的界限。但是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各國文化的界限逐漸打破,世界文化朝著多元文化發(fā)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此時美國學派提出的研究理論已經(jīng)不再適用于時代的發(fā)展,為了使比較文學重新煥發(fā)新的生機,以曹順慶為代表的中國學者提出比較文學的變異學,進一步推動比較文學向前發(fā)展。

變異學 “求異”的概念剛剛問世不久,但是卻可以預測出是在比較文學的研究中是具有廣闊的生命力。雖然挑戰(zhàn)了西方學者對于比較文學“求同”的傳統(tǒng)觀念,未受到廣泛認同;雖然存在時間較短,世界文化的話語權仍舊受控于西方國家,但是這一理論的提出恰好說明人們的觀念開始逐漸轉變。任何的真理均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只是相對于特定的年代做出某些真理性的闡釋,從而推動某個時代的發(fā)展。西方學者中“求同”觀念對當時的時代來說有利于比較文學的發(fā)展,卻不適用于當今社會跨國文化的研究。早在中國近代社會,因為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新文化運動時中國的學者們主張拋棄落后腐朽的傳統(tǒng)文化,全面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學理論,執(zhí)力求“同”:比如錢鐘書就曾經(jīng)提出的“東學西學,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就是求同的表現(xiàn)。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中國學者思想不斷發(fā)展,認識到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海洋文明和大河文明蘊含的文明基礎不同,所以一味尋求“共性”只能是放棄屬于我們本國自己的文化,推動西方國家文化霸權主義的形成。所以應該要認識到各國文化均是不同的,在進行世界文學的跨文化研究的時候,對比“異”比尋求“同”更為重要,研究以差異為前提的比較文學是必然的,并且是具有廣闊的前景和強大的生命力,影響深遠。

開展比較文學變異學的研究需要我們“和而不同”,這要求我們既要看到不同之處,也要看到相同之處。

① 異質(zhì)性是比較文學的基礎。 在進行比較文學研究的時候,文化標準的話語權一直掌握在西方國家手中,其余各國無論本國文化如何鮮明,均會被轉換成他國文化。在中國的《文心雕龍》中劉勰曾經(jīng)詳細論述了“風骨”這一概念,探討“風骨”和“氣”之間的關系,最后達成“風清骨峻”的美學理想。但是在當今社會,部分學者不是進一步探討“風骨”和中國文學作品之間的關系,而是選擇探討“風骨”和西方國家“崇高”的概念二者有何相同之處或者是“風骨”還能轉換成西方文學中的何種術語,這就喪失了本國文化的鮮明性,去一味迎合他國文化。而反觀西方國家的文學理論,均沒有被其他國家影響,亞里士多德《詩學》理論至今仍舊被大多數(shù)人奉為圭臬,其中關于“悲劇”的論述更是成為眾多作家寫作的理論來源,保持著文化的獨特性。其實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文化,其形成均有一定的理論來源。在《文心雕龍》“風骨”篇開頭就說:“《詩》總六藝,風冠其首”,中國古代文論的理論來源是中國諸如《詩經(jīng)》一類文學作品;“崇高理論”來自古羅馬的朗吉弩斯的《論崇高》,二者理論來源本就不同,生硬地將二者湊到一處,最后的結果只能使得文學理論變得盲目和牽強,喪失本國文化的獨特性。所以我們應該要關注到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在進行比較文學的研究要關注文學的異質(zhì)性,才能推動比較文學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如現(xiàn)代社會中,易卜生《玩偶之家》講述了關于木偶一般的娜拉有一天忽然覺醒,選擇出走,而結局如何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象空間;中國的魯迅也寫了一部作品《傷逝》,涓生和子君的結尾續(xù)寫了娜拉出走的結尾,這是具有中國化的寫法。兩人本是自由戀愛,但是卻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生活面前逐漸被磨平了棱角,變成了靠著丈夫養(yǎng)活的家庭主婦,其本質(zhì)就是在被中國封建禮教下三從四德所束縛,最后子君的死亡也暗示了中國女性的悲慘命運。所以魯迅和易卜生的兩篇作品,雖然內(nèi)容近似,但是仍舊有較大不同。

② 在進行比較文學變異學的研究需要關注求同性。 比較文學的變異學并非一味強調(diào)差異,并非主張在沒有影響關系的事物之中進行一通亂比,而是從某種程度上也肯定其相同之處。比如泰戈爾作為一位印度詩人,作品內(nèi)容主要是是泰戈爾對自然世界、人類社會、人的意識、文學藝術活動及其規(guī)律的審美性闡釋,我國作家冰心就受到了泰戈爾的影響,其作品《繁星》、《春水》均和《飛鳥集》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是兩個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相同。這種“同”在進行比較文學研究的時候是無法被抹殺的,我們應該要學會承認這種相同,并且進行研究。在這種同源中的變異性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值得人們研究。

總之,從關注“同源”到關注“異質(zhì)性”,是比較文學發(fā)展的一大進步,關于“變異學”仍舊有眾多內(nèi)容需要后人不斷探究,使理論逐漸完善。

異質(zhì)性是什么意思?

異質(zhì)性是遺傳學概念,一種遺傳性狀可以由多個不同的遺傳物質(zhì)改變所引起。分為基因座異質(zhì)性和等位基因異質(zhì)性。

基因座異質(zhì)性病是由不同基因座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如先天性聾啞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X連鎖隱性遺傳3種遺傳方式。

等位基因異質(zhì)性是指某一遺傳病是由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突變引起的,如β地中海貧血,既可能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點突變所致的RNA加工障礙或轉錄調(diào)控區(qū)改變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缺失引起的。

遺傳的起源

核酸是控制表觀遺傳的分子基礎,而遺傳始于生命過程的信息化或節(jié)律化,為此原始生命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化歷程。最近的研究指出,ATP在生命的遺傳信息起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a)它是光能轉化成化學能的終端;

(b)推動了一系列的生化循環(huán)(如卡爾文循環(huán)等)和元素重組;

(c)它通過自身的轉化與縮合將生命過程信息化——篩選出用4種堿基編碼20多個氨基酸的三聯(lián)體密碼子系統(tǒng),構建了一套遺傳信息的保存、復制、轉錄和翻譯以及多肽鏈的生產(chǎn)體系;

(d)演繹出蛋白質(zhì)與核酸互為因果的反饋體系,并通過自然選擇,篩選出對細胞內(nèi)同步發(fā)生的生化反應進行管控的體系與規(guī)則,并最終建立起了生命的傳遞機制——遺傳。

異質(zhì)性是什么意思?

異質(zhì)性是遺傳學概念,一種遺傳性狀可以由多個不同的遺傳物質(zhì)改變所引起。

遺傳異質(zhì)性(genetic heterogeneity)分為基因座異質(zhì)性和等位基因異質(zhì)性。

基因座異質(zhì)性病是由不同基因座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如先天性聾啞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和X連鎖隱性遺傳3種遺傳方式。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有35個基因座位,占病例總數(shù)的68%。

因此,??梢姷?個先天性聾啞患者婚配后生出并不聾啞的孩子,就是由于父母的聾啞基因不在同一基因座位所致,即一個親代的基因型為AAbb,另一個親代的基因型為aaBB,兩個親代都是某基因座的純合子患者,但他們子女的基因型為AaBb,在兩個基因座位上均為雜合子,故表現(xiàn)正常。

簡介說明

heteroplasmy: the presence of more than one type of mRNA in the mitochondria of a single individual.(heteroplasmy:存在一種以上的mRNA線粒體的個體。)等位基因異質(zhì)性是指某一遺傳病是由同一基因座上的不同突變引起的,如β地中海貧血。

為何異質(zhì)性?它在比較文學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異質(zhì)性在比較文學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意義?

在跨文明比較文學研究中,異質(zhì)性成為比較文學可比性的主要內(nèi)容,但研究異質(zhì)性的最終目的在于達成不同文明和文學間的互補性,以求得不同文明系統(tǒng)的文學之間相互融匯、整合和共同發(fā)展??缥拿鞅容^文學研究的標志性特征是將不同文明之間的異質(zhì)性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異質(zhì)性對比成為其生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跨文明的視野下,對不同文明的文學進行異同比較和辨析,奠定了跨文明研究不同于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的基本特征。

何為異質(zhì)性,他在比較文學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異質(zhì)性在比較文學跨文明研究中有什么意義?

在跨文明比較文學研究中,異質(zhì)性成為比較文學可比性的主要內(nèi)容,但研究異質(zhì)性的最終目的在于達成不同文明和文學間的互補性,以求得不同文明系統(tǒng)的文學之間相互融匯、整合和共同發(fā)展??缥拿鞅容^文學研究的標志性特征是將不同文明之間的異質(zhì)性納入自己的研究視野,異質(zhì)性對比成為其生命力的集中體現(xiàn)。在跨文明的視野下,對不同文明的文學進行異同比較和辨析,奠定了跨文明研究不同于法國學派和美國學派的基本特征。

22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