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

| 國渝

語文像家人一樣,時時刻刻給人溫暖、鼓勵。語文像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痹谖覀兠曰蟮臅r候使我們恍然大悟!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小編特地準備了5篇,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歡迎借鑒學習!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1

一、目標引領

1.整體感知全文,把握情感脈絡。

2.體會演講辭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

3.感受馬丁?路德?金為民請命的戰(zhàn)斗精神和反對“以暴易暴”的遠見卓識。

二、教材引領

聚焦重點:整體把握演講辭情感脈絡的基礎上,用朗讀再現(xiàn)強烈的鼓動性和巨大的號召力。

解決難點:理解馬丁?路德?金提出的“非暴力抵抗”的斗爭方式。

三、學法引領通過朗讀,感悟體會重點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四、學程引領

情景導入:1955年12月1日,在美國蒙哥馬利市的一輛公交車上,發(fā)生了一樁再平常不過的事:一個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裁縫因為拒絕為白人讓座而遭到逮捕,理由是蔑視蒙哥馬利市關于公共汽車上實行種族隔離的法令。

1960年1月31日,一個叫裘瑟夫?邁克乃爾的黑人大學生,來到一家連鎖店的吧臺買酒,遭到拒絕,理由是“我們不為黑人服務”。黑人大學生平靜地進入任何拒絕為黑人服務的地方,禮貌地提出要求,以最有尊嚴的目光請求服務,得不到就不離開。為此,許多大學生遭到圍觀、嘲弄、甚至身上被澆滿番茄醬。但他們不卑不亢、不喜不怒,得不到服務,就坐在那里做作業(yè),讀書,研究學問。

這是一場黑人民權運動。它的就是馬丁?路德?金,他號召黑人以“非暴力抵抗”的方式,向這個充滿歧視的國家發(fā)起挑戰(zhàn)。

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首都華盛頓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規(guī)模浩大的黑人集會。他面對25萬聽眾,發(fā)表了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讓我們走近馬丁?路德?金,重溫一下那激動人心的偉大歷史時刻。

學程之一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領會感情,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思考討論問題:

(1)“我有一個夢想”中的“我”指的是誰?請作介紹?!拔摇庇惺裁礃拥膲粝?

不僅是馬丁?路德?金,更是千千萬萬的黑人同胞。

補充介紹作者:馬丁?路德?金,美國黑人律師,黑人民權運動領袖,被譽為“黑人之音”。他1929年出生于亞特蘭大市一個黑人家庭,他是一位__教牧師的兒子,長大后成為一名牧師。他積極參加和領導了美國黑人運動,并成為南方__教工人運動的領袖。

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

由于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眾多,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有一次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偉大的民權運動領袖,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為“馬丁路德金日”。

“我”的夢想:(政治:選舉權文化:教育權經(jīng)濟:就業(yè)權自由、民主、平等即消除種族歧視,爭取政治、文化、經(jīng)濟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2)怎樣才能實現(xiàn)夢想?

斗爭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以徹底達到目的。斗爭態(tài)度:堅決、毫不退縮、徹底。

斗爭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分析:非暴力抵抗主義。

(3)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面對“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對此馬丁?路德?金心情非常悲憤。

小結:黑人所處的極端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激起了馬丁?路德?金的悲憤。他號召成千上萬的黑人團結起來,懷著堅定的決心去爭取民權運動的勝利。首先把正義和公正還給黑人,將來能實現(xiàn)人人生而平等,最終不論種族,不論宗教信仰,都能達到自由的境界

通過整體感知,我們了解了演講辭嚴密的邏輯結構,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感受它的情感力量。

學程之二誦讀賞析

1.朗讀課文的第3段,要讀出什么心情?(悲憤)

“悲慘”“駭人聽聞(讓人震驚)”指的是同一種狀況“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請你把這個句子讀出來。把找到的這些詞重讀,可以使演講聽起來音調(diào)高低起伏、抑揚頓挫,加深聽眾對所講內(nèi)容的印象,從而收到良好的演講效果。

“鐐銬”“枷鎖”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寫出在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的重壓之下,黑人艱于呼吸視聽?!皦赫ァ币辉~,仿佛是黑人被擠干了最后一滴油,似乎黑人永遠是白人奴役和剝削的對象。“蜷縮”一詞,黑人只能抱頭蹲在陰暗的墻角里,美國社會跟本沒有黑人的立錐之地。“充?!薄柏毨А薄肮释良覉@”“__者”,這組詞形成的鮮明的對比,寫出在黑人沒有地位,不被尊重。

2.朗讀課文的第6、7段,注意表現(xiàn)出黑人堅定的決心。(小組選讀)

第6段,可以用偏快的語速來強調(diào)時間的緊迫性。五個排比句式,“現(xiàn)在是……的時候”,能增強語言氣勢,每一次的語調(diào)比前一次有所抬升。

第7段,幾個假設關系的復句,都是反向的假設,正句都不隨假設的變化而變化。一系列的否定詞,可以輕聲重讀,以表現(xiàn)黑人堅定的決心。

3.朗讀第18-26段。(小組選讀)

這是對未來人人生而平等的憧憬與描繪,聲音輕柔,語氣舒緩。特別是“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滿照人間”一句,描繪的一幅帶有宗教色彩的,令人向往的圖畫,仿佛在大家眼前徐徐展開。

4.大家一起朗讀第27-34段。

文中大量運用了排比句,形成排山倒海的氣勢,讓聚集在林肯紀念堂前的黑人感到震撼,倍受鼓舞。至今讀來,仍能感受到馬丁?路德?金澎湃的激情,猶如黃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復回。

5.播放錄音(最后片段)

學程之三總結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除了在初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和本冊書中《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志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xiàn)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jīng)有了較深的理解。那么,請同學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

總結、歸納本篇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學生思考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明確:演講詞為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用整句,如本文中“現(xiàn)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于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zhì)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密西西比州,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nèi)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了然于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眾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為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愿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板書:演講詞的特點:說服力、感染力

內(nèi)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結構:議論文,邏輯性

語言:口語化、得體多用修辭(排比、比喻、呼告、反復)

《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特征:

明確:為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zhí)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黑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是國土家園的流放者”的失望,到要求政府兌現(xiàn)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有一個夢想”燦爛前景的熱烈憧憬,把夢幻、新曲、圣歌綜合起來,寄托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作者想人民之所想,講人民之所講,一次次把演講推向__。正義的吶喊,時代的呼聲,征服了在場的所有聽眾,這將永久的成為后人為自由,平等,人權奮斗的里程碑。所以它的特點就是其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可以說是激情洋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學程之四拓展訓練

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等非常惡劣,請學生也以“我有一個夢想”為題當堂訓練寫一段排比句,表明自己對治理環(huán)境惡化的渴望。參考:

我有一個夢想,讓所有的沙漠都變成綠洲,再也沒有鋪天蓋地的沙塵暴,遮擋我們的雙眼;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不再泛起骯臟的白沫,讓每一條魚兒快樂的嬉戲;

我有一個夢想,每一片天空都碧藍如洗,不再涂抹滾滾的濃煙,讓每一只鳥兒自由的翱翔;

我有一個夢想,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不再有垃圾堆積成山,讓每一個孩子在綠樹下草地上健康的成長。

學程之五自由討論:在馬逝世后的今天,你認為在美國,馬丁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

生(齊答):沒有。師:美國的國務卿鮑威爾可是個黑人啊,還有國務院發(fā)言人賴斯——

生乙:還有喬丹、杰克遜.....奧巴馬當選總統(tǒng)

師:是啊,越來越多的美國黑人成了政壇領袖,大腕明星。雖然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還沒有完全實現(xiàn),但美國黑人的地位已是今非昔比了。(甚至比黃種人還高!)所以,權益是斗爭得來的,長期的斗爭才能贏得長期的權益。

鞏固練習

現(xiàn)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為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恒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xiàn)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xiàn),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zhí)著追求。

請以“夢想”為話題,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演講詞,注意演講詞的特點。

演講者需要注意的是

A.要掌握聽眾的心理,注意聽眾的思維特點,消除障礙與干擾。B.要有應變能力,如果環(huán)境發(fā)生意外變化,應及時調(diào)整自己。C.演講應該字正腔圓,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動人,以情感人。D.演講者應注意服飾儀態(tài),穿著應該莊重、整齊,適合演講的環(huán)境。

(補充:袁隆平作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我曾經(jīng)做了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帚帕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一樣大,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乘涼……”)

七、結束語: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心靈又經(jīng)受了一次洗禮,我們?nèi)松哪繕擞智逦藥追?。愿大家珍惜時光,努力拼搏,為心中的夢想而奮斗!愿全人類的美夢成真!七、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yōu)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xiàn)實生活為主要內(nèi)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xiàn)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愿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為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再一次感受那激動人心的時刻,最后聽一下它的英文錄音)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2

一、導語

古人云: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無奈,又有“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既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也有“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勸慰。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理解離別的呢?我們現(xiàn)在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中學與郁達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并于同年應父命與年僅16歲的張幼儀成婚,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于婚外愛戀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與元配夫人張幼儀離異。同年8月辭別劍橋啟程回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經(jīng)常發(fā)表詩作,1923年與胡適等成立新月社,為主要成員,1924年,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徐志摩任翻譯,后隨泰漫游歐洲。同年認識有夫之婦陸小曼并相戀,1926年10月,與陸小曼結婚,1927年在上海光華大學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華書局編輯。1930年秋,應胡適之邀,到北京大學任教授。在此期間,徐志摩為了生計,往返于北平與上海之間疲于奔命,然而仍舊難以滿足早已移情別戀的陸小曼,只是礙于舊情與面子,不好再次離異。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蔡元培挽聯(lián)曰: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皆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qū)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于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資產(chǎn)階級紳士詩人,徐志摩可以說是新詩的詩魂,人稱詩哲、詩圣并不過分,他的新詩可堪千古絕唱,茅盾說他既是中國的布爾喬亞的“開山詩人”又是“末代詩人”,他以后的繼起者未見有能與之并駕齊驅(qū)的。他的行為與品格也同樣受到同人、朋友、學生的贊賞與愛戴,他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雖為文壇風流佳話,亦留有諸多遺憾,但他那天真無邪,崇尚自由、平等、博愛的人道主義情懷,追求人生真諦的精神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難怪這位英年早逝的詩壇巨星的噩耗傳來,震驚了海內(nèi)外,胡適連呼:“天才橫死,損失的是中國文學!”在他的許多朋友中,包括師輩的梁啟超、同輩的郁達夫、陳西瀅、劉海粟等,亦包括晚輩的陳夢家、沈從文等,沒有一個不贊賞佩服他的才華和品行的,正如沈從文所言:“他那種瀟灑與寬容,不拘迂,不俗氣,不小氣,不勢利,以及對于普遍人生方匯百物的熱情,人格方面美麗放光處,他既然有許多朋友愛他崇敬他,這些人一定會把那種美麗人格移植到本人行為上來?!弊阋娝娜烁聍攘λ凇P熘灸Φ脑娢亩际秋L格迥異于他人的,胡適說得好,徐志摩的人生觀里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的確是一語中的。他的作品就是這種精神的融合與體現(xiàn)。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詩歌,就是一篇可堪千古絕唱的經(jīng)典之作。

《再別康橋》出于他自編的最后詩集《猛虎集》。此詩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歐游的歸國途中。時間是1928年11月6日,地點是中國海。但他這次重游康橋的時間,卻是在7月底的一個夏天。他是在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誰也沒通知,就在一個晴朗的下午,一個人懷著砰砰直跳的激動心情,悄悄地到康橋來找他的英國朋友的。遺憾的是,因他事先沒有聯(lián)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國朋友一個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橋,在那里靜靜地等待著他。于是,他一個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經(jīng)生活過的每一塊地方、每一個角落,靜靜地散起步來,那過去的一幕幕生活圖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現(xiàn)…由于他當時比較忙,又趕著去會見另一位英國朋友,故未把這次感情的活動記錄下來。直到他乘船離開馬賽的歸國途中.面對洶涌的大海和遼闊的天空,才展紙執(zhí)筆,記下了這次重游康橋的切身感受。

“康橋”今譯“劍橋”,詩人關于它的作品較多,1922年,從劍橋進修歸國后,有詩《康橋,再會罷》;1926年,二次旅游該國后,又有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可看出詩人對康橋的感情是十分深切的。究其原因,一方面康橋充滿了這位浪漫詩人所需的古老、寧靜,充盈夢幻色彩的氛圍,另一方面是康橋是詩人一生“真愉快”時光的所在。

三、1、教師范讀或放配樂錄音帶。2、指名學生朗讀

四、整體構思與思路

1、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shù)不勝數(shù),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山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蓖蹙S《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比較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zhuǎn)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板書:離別的對象特別)

2、啟發(fā):大家看過柳永《雨霖鈴》這首詞嗎?“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種離別的氣氛帶給我們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沉重)就是詞中所說的“多情自古傷離別”,自古以來,離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如柳宗元《別舍弟宗一》:“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都是兩眼淚汪汪的離情別緒,但徐志摩的這首詩,大家讀了有沒有這種沉重之感?

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chǎn)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板書:營造的氣氛輕松)

3、再啟發(fā):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意象的選擇新穎)

五、欣賞點提示

1、為什么詩人一開始說“輕輕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輕輕地走了”,后者更符合語法規(guī)范啊。他后面連用了兩個輕輕的,都在“我”之后。

說明:調(diào)整語序,一個是為了強調(diào),一個是音韻的需要。這里主要是強調(diào),而且這樣一寫,音韻上感覺也好一些。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diào),連用三個,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康河給詩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寧靜與和諧,詩人不忍心驚動她的寧靜,打破她這種美。(竹林里:某某某到此一游)

2、詩一共分了七節(jié),是不是每一節(jié)語調(diào)的處理都一樣?一般__的時候我們會讀得重一些飽滿一些,在這首詩里,你認為哪一節(jié)是__?(第五節(jié))為什么?

第一段是說我要走了,向你告別。第二至第四節(jié)是回憶康橋的美景。因為回憶美景,作者禁不住激動起來,要撐一支長篙去尋夢,并且滿載一船星輝,在星夜放聲高歌!但是馬上又回到了現(xiàn)實,我不能放歌,我要走了。主體部分作者的感情經(jīng)歷了幾次變化?分別是什么樣的變化?彩夢――――尋夢――――夢醒

關于輕輕的與悄悄的:有一種看法,認為“悄悄”,可以理解為他不愿意把來尋舊夢的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愿意讓人知道自己復雜的處境和復雜的內(nèi)心。同時,悄悄也有寂寞的含義,這一片感情領地是屬于自己的,一個感情純真的詩人只能選擇這種告別方式?!拜p輕”則突出寧靜,主要是在一開始營造一種氣氛,而當作者內(nèi)心經(jīng)歷了一番狂瀾之后,他的心其實是更加寂寞的。

3、問: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往往會使許多東西變得非常美好。那么,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代表康橋?

意象分析:

①金柳。為什么不說楊柳,綠柳而要說金柳?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里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jīng)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②青荇。剛才講到了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但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表現(xiàn)了水草的快活與輕松。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么會在詩人的眼里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著作者對于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當它們變?yōu)樵娙斯P下的形象時,也就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這時候,我們就稱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為意象。如果沒有負載這種情感,就只能稱物象了。而這首詩是通過一組意象來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那么它所烘托出的那種氣氛,那種藝術境界,我們就稱之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

4、第六節(jié):為什么詩人不能放歌?

因為他馬上就要離開康橋了,一想起離別,詩人的心情馬上變得萬分沉痛。所以詩人說“我不能放歌”。離別時候的沉重壓得人發(fā)不出任何聲響。

5、怎樣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里卻達成了統(tǒng)一。詩人內(nèi)心一定翻滾如大海,但是離別愁緒壓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簫離別曲只能在心中回蕩。這是多么沉重的痛苦啊。(別離的笙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實際上在這里達成了統(tǒng)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離別的笙聲更加劇了作者內(nèi)心的孤寂)(寂靜區(qū)別,無聲音稱為寂,如萬籟俱寂,而靜則有和諧的意思在里面,還有一種生機。)

6、徐志摩為什么對康橋如此依戀?(有沒有同學能夠試著說一下?《人間四月天》)

①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里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1920年,由于狄更生先生的勸說與推薦,詩人以特別生的資格在劍橋大學讀書,度過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禈蚴撬?jīng)常去讀書、散步,劃船的地方,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nèi),詩人“慢慢地‘發(fā)見’了康橋”,對他充滿了感情,“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正因為如此,詩人第三次歐游時,一個人悄悄地來到了康橋。然而“會難別易”,短短的停留后,詩人不得不依依不舍地告別康橋?!镑鋈欢N魂者,唯別而己!”(江淹《別賦》)幾個月后詩人追憶這一次離別時,字里行間依然充滿了濃濃的眷戀之情。

在詩人筆下,康橋是有靈魂、有感情的,或者說充滿靈性的。詩的開始用了三個“輕輕的”,仿佛母親怕驚醒熟睡的嬰孩一樣,詩人對康橋的那份憐惜,那份依戀躍然紙上。因為眷戀,所以當詩人即將離去時,尋常的景物在詩人充滿感情的目光中也變得不尋常起來??禈蛩鉃囦伲利愔薪粚悠嗝?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歡迎,又像在挽留;榆樹下的清潭,沉淀著往昔的康橋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陳年老窖,發(fā)出陣陣醇香……詩人幾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撐一只長篙,劃向康河深處放歌。然而夢畢竟是夢,詩人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把對康橋的眷戀之情壓在心底,悄悄地離開,不驚醒這里的一花一草,整個康橋世界都在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全詩快樂與惆悵交織,柔美與傷感并存,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康橋深深的眷戀。

②如果僅僅是對劍橋大學的美好回憶,那為什么不說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劍橋圖書館?康橋的風光是十分優(yōu)美的,詩人稱康橋為“全世界最美麗的一條水”。在詩人對康橋的眷戀里,飽含著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向往。這種熱愛與向往不是一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詩人性情與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詩人說過:“我是一個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決不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僅僅從自身經(jīng)驗推得的那樣暗慘。我們的病根是‘忘本’。人是自然的產(chǎn)兒,就比枝頭的花與鳥是自然的產(chǎn)兒;但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遠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能生存嗎?從大自然,我們?nèi)〉梦覀兊纳?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xù)的資養(yǎng)?!?/p>

可見,這里的康橋世界,已成為大自然的象征??禈蚴澜绲淖匀伙L光滋潤著詩人的心靈,一次次地給詩人帶來欣喜和快樂;同時也一次次地撫平詩人心頭的創(chuàng)傷,蕩滌去了詩人的“苦痛,煩悶,拘索,枯燥”。(我去秦嶺中一游)所以詩人對康橋的描寫并不是完全寫實的,而是擷取了典型意義的幾樣景物,(不是標志性建筑)遺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構筑了幾幅色彩斑斕,對比柔和的畫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搖搖:潭映彩虹,浮藻如夢;星落清泉,斑斕多姿……這里看不到車水馬龍,聽不到嘈雜的市聲,完全是一片幽美迷離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幾個片斷。就連詩人也仿佛踮著腳尖走路,來去無聲,但對大自然的一片癡心卻早就融入到這優(yōu)美的景色之中了。詩人把大自然看成人類的母親,“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彪y怪詩人在別離之際要感到惆悵了。詩人以至美至純的詩句,表現(xiàn)出了自己對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與守護。

③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戀康橋?僅僅是因為在這里讀過書嗎?顯然不是。是因為康河的風光秀美嗎?不完全是,須知詩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見過不少的。翻一翻詩人的散文與書信,或許會找到答案。詩人曾說過;“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說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雖則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獨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記那初春的睥睨嗎?曾經(jīng)有多少個清晨我獨自冒著冷薄霜鋪地的林子里閑步……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泥土里漸次蘇醒的花草,為體會最微細最神妙的春信。阿,那是新來的畫眉在那邊凋不盡的青枝上試它的新聲!阿,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掙出了半凍的地面!阿,這不是新來的潮潤沾上了寂寞的柳條?”這一段優(yōu)美的描寫多么纖細入微!而那讓詩人“真愉快”和“最感受人生痛苦”的事件到是什么呢?細心的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詩人就是在那一春愛上了自始至終只把他當作朋友的才女林徽音,并與結發(fā)妻子張幼儀離婚的。在戀愛的人(哪怕是單戀)眼里,星月,流水,鳥兒,柳條自然不比平時,“說也奇怪”其實一點也不奇怪。1928年的這次康橋之游,又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逃避陸小曼帶給他的痛苦,想要一個人靜一靜的。他在給英國友人恩濟之的一封信中說:“我這一次故地重游,是帶著再尋舊歡的癡想的?!蹦敲创丝滔肫甬斈昕禈虻囊欢螒偾椋跄懿涣钤娙烁锌f千!明白了這一層,再來讀全詩,一定別有一番滋味。那在詩人心頭蕩漾的“艷影”,是河畔的金柳,還是昔日戀人的身影?抑或兼而有之?康河的柔波也似乎有了情意,難怪多情的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那些痛苦而甜蜜的往事,那-段隱秘的情感雖終究成了-場幻夢,而且被揉碎了,但并未消失,金柳作證,柔波作證,水草作證,彩虹作證,整個康橋世界作證!由于詩人的到來,愛情在康橋回憶中復活,詩人幾乎要泛舟河上,去追逐那些個愉快的日子,然而,“此情可待成追憶”,片刻的遐想更激起了詩人的苦澀與悵惘。詩人不得不離開了,他不愿驚醒一切,他要把這座感情的伊甸園永遠地藏在心底,永遠不去破壞它的美好與寧靜。

志摩最愛他自己的一首小詩,題目叫做《偶然》,在他的《卞昆岡》劇本里,在那個可愛的孩子阿明臨死時,那個瞎子彈著三弦,唱著這首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zhuǎn)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芒

A全詩節(jié)奏舒緩,但詩人的情感是起伏的,這起伏的深情你能體會嗎?

B詩的構思很有特點,你能說出一二嗎?

C從詩的構思和流淌的情感中,你能體會出詩人的個性特點嗎?

六、學生鑒賞:

正是因了作者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使得這篇作品更富藝術魅力。大家已經(jīng)閱讀過這篇詩歌多次了,下面就請大家自由來談談你對這首詩歌的看法,你覺得這首詩打動你的是哪一點?詩歌中哪個地方你覺得寫得最精彩?(學生自由談論)

教師總結:

1、形式:四行一節(jié)錯落排列字數(shù)相近回環(huán)呼應--建筑美

明確:首句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節(jié)回環(huán)對應。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槃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環(huán)呼應、結構嚴謹,給人以整體之美。

2、語言:節(jié)奏感旋律美彈跳性--音樂美

明確:如詩歌的第一節(jié),便三次用了“輕輕的”,這個形容詞,顯得節(jié)奏輕快、旋律柔和,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3、意境:金柳新娘招搖彩虹似的夢--繪畫美

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借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__,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跌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一起。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六、學生誦讀,并試著背誦。

七、遷移練習: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提示:這是詩人隨泰戈爾訪日后的感懷之作。詩人捕捉到的是女郎道別時一剎那的姿態(tài),“溫柔”、“嬌羞”、“蜜甜的憂愁”準確地傳達出少女楚楚動人的韻致以及依依惜別的情懷,“不勝涼風”的水蓮花的比喻也恰如其分,最終使詩人對日本之行的觀感定格在“水蓮花”般的少女“一低頭”的溫柔之中。

八、作業(yè):

1.朗誦、背誦該詩;2.談談你對該詩的獨特體驗。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3

一、教材分析:

《赤壁賦》一文屬文賦,文質(zhì)兼美,音韻和諧,乃蘇軾之傳世名篇。盡管文章抒發(fā)的情感,反映的思想有些深奧,但文章在誦讀、鑒賞、審美等各方面,均可視作古代散文的經(jīng)典。同時,體悟文章的精美高妙,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體會作者豁達的胸襟,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乃至綜合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

二、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經(jīng)過了較長時間的文言文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能夠基本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同時,由于前面已經(jīng)學習過《阿房宮賦》,對賦體文章的特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以往強調(diào)文言基礎知識的內(nèi)容較多,對文言文整體閱讀和感悟的較少,學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語言知識的積累,缺乏對文言文,尤其是優(yōu)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認知和情感體悟,所以要在這些方面加以強化。

三﹑設計思想:

文言文的學習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因此,應該把朗讀、背誦貫穿到文言文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nèi)容,加深對作者情感的體悟。文言文教學要重視文言字詞的積累和句式的把握,但也不能僅停留在字詞句的解釋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華,體驗作者的人生感受并在情感上與之產(chǎn)生共鳴。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這篇賦文質(zhì)兼美,在景、情、理交融之中蘊含著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結合文本深入探討,以競賽﹑交流、討論的形式將學生對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層面。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作品“以文為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鑒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了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tǒng)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了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鑒賞優(yōu)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yǎng)對精晶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xiàn)手法,辨別高下優(yōu)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勇于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五、學習難點和重點:

重點1.品味、鑒賞課文精美的語言

2.背誦課文

難點 體會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點,通過主客問答手法所表現(xiàn)的曠達的情懷。

六、教學方法:講解法、誦讀法、討論法

七、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八、課時安排:三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設計:

林語堂曾這樣評價過一位古人:“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教育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專唱反調(diào)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

——《蘇東坡傳·序》(投影展示)

這里描述的是誰?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就是蘇軾,一個曾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的人。然而,恰恰是黃州成就了他,使他在文學上“成熟”了。在這里,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后《赤壁賦》等名篇光耀千古。

二、作者簡介及創(chuàng)作背景:

文“三蘇”“八大家”“歐蘇”,詩“蘇黃”,詞“蘇辛”,書“宋四家”

“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這對蘇軾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打可對中國文藝來說實在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為這段時間蘇軾的創(chuàng)作達到了巔峰?!赌钆珛沙啾趹压拧罚昂蟆冻啾谫x》。

三、回顧“賦”的文體知識。(隨機請學生回答相關問題)

關于“賦”:

賦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zhì)。其特點是“鋪采螭文,體物寫志”,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屈原為代表的“騷賦”,漢代為代表的“辭賦”,魏晉以后的“駢賦”,唐代又由駢體轉(zhuǎn)為“律賦”,宋代以散文形式寫,稱為“文賦”。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歐陽修的《秋聲賦》、蘇軾的《赤壁賦》。蘇軾的《赤壁賦》擺脫了魏晉時期鋪陳浮華、羅列詞藻的文風,緊緊圍繞著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實景。這篇文章的景物描寫雖然筆墨不多,但是意境創(chuàng)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寫優(yōu)美自然,抒發(fā)情感也真摯樸實。在創(chuàng)作風格達到爐火純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四、檢查預習效果:(各組間比賽,男女生比賽,激發(fā)學生積極性)

⑴按課本段落,要求四個自然組的學生分別齊聲朗讀課文,看哪個小組讀音準,情感變化把握得好。

(聽朗讀示范錄音,正字音,指導學生注意語氣語調(diào)﹑節(jié)奏快慢﹑情感變化)

⑵檢查男生對文言字詞句知識的把握。

(通假字﹑多義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文言句式)

⑶檢查女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明確各段內(nèi)容,概括各段段意:(按《優(yōu)化》提示,可將課本最后一段“客喜而笑??”另作一段)

明確:

第一段,寫作者游赤壁的情景,展示詩情畫意的境界:清風明月交織,露珠和水色輝映。

第二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第三段,寫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情緒。

第四段,寫作者丟開個人的愁懷,欣賞大自然美妙風光和豁達開朗的心情。

第五段,寫客人轉(zhuǎn)悲為喜,主客開懷暢飲,興盡入睡。

五、分析第一段:

⑴情景設置:配樂,展示蘇子泛赤壁的畫面;學生朗讀課文。

(說明:文章第一段描寫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現(xiàn)了一幅優(yōu)美的秋江夜游圖。將學生的思維帶進泛舟游赤壁的優(yōu)美意境之中)

⑵本段以寫景為主,請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并朗讀。

寫景的三組對偶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⑶四人小組討論,形成一個整體畫面,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這個畫面描述出來。請一個學生描述。

⑷這樣的美景使泛舟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心理感受?(朗讀出來)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樂)

⑸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抓重點句子法和想象畫面法背誦第一段。(目的在于使學生在誦讀中加深體驗)

六、板書設計

赤 壁 賦

蘇 軾

景(樂—山水之樂)——情(悲)——理(樂—達觀之樂)

情因景生 景以情顯 即景而議 由情入理

七、作業(yè)設計

背誦全文,感受作者情感

八、教學反思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4

《荷花淀》教案

學習目標:1、學習以簡潔傳神的對話和生動的細節(jié)刻畫人物的手法。

2、學習本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理解“詩體小說”的特點。

3、學習白洋淀地區(qū)人民英勇抗日的愛國熱忱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學習重點:通過細節(jié)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的寫法。

學習難點:“詩體小說”特征的把握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課前預習: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并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故事情節(jié)。

2、利用網(wǎng)絡,搜尋有關孫犁的材料和對他詩體小說特征的評價的相關資料,如有可能可作成簡單的POEERPOINT課件,便于課堂交流。

教學流程

一、導入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在優(yōu)美的《高山流水》樂曲聲中,徐徐展開白洋淀的風光圖片,把學生帶入美妙的境界,使學生進入審美享受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搖曳荷葉飄香的季節(jié),我國當代文學大師孫犁在綿綿細雨聲中靜靜地離去了,享年90歲。巨星雖然隕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開得姹紫嫣紅,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一株亭亭玉立的荷花,靜靜地綻放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長廊中,幽幽地散發(fā)著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白洋淀,感受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發(fā)生在白洋淀里感人故事,學習白洋淀人民優(yōu)秀的品質(zhì),品味孫犁小說的獨特魅力。

二、整體感知,理清情節(jié)

1、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

2、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分成三大部分,請分別用四字短語概括主要內(nèi)容。

A、(1—31)__話別(開端)

B、(32—61)探夫遇敵(發(fā)展)

C、(62—84)助夫殺敵(__、結局)

D、(85)學夫衛(wèi)國(尾聲)

三、品味語言,把握形象

1、從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中可以看出,作者主要刻畫的人物是誰?

——主要刻畫的是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婦女。

2、作者運用哪些手法是刻畫人物形象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其中最主要的人物的對話描寫。

3、分析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形象

A、分析“__話別”的對話

1)、學生分角色朗讀“__話別”的對話(一男、一女和一個旁白,讀第5節(jié)—23節(ji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對話的語氣和感情處理得是否合理,同時思考這一段對話反映了水生嫂怎樣豐富的內(nèi)心和她具備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①、明確:“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xiàn)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②、“他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qū)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wěn)重的性格。

④、“你總是很積極的?!薄?可以試用不同的語氣來讀,體會它內(nèi)在的意蘊)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⑤、“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態(tài)度。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lián)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薄?jīng)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tǒng)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榱俗屨煞蚍判?,自覺承擔任務。

⑧、“嗯。”——水生鼓勵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xiàn)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

小結:“__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fā)展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剛才大家一起仔細咀嚼了__倆的對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片的導演是如何處理的。(播放__話別的錄象)

B、(播放探夫前的一段)討論分析四個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A、“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p>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p>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水生的女人說。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p>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1)A、B、C、D四句話中,有兩句應是一個女人說的,是______兩句,為什么?

(2)這五句話表現(xiàn)了四個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分別用機智伶俐、沉穩(wěn)謹慎、爽朗直率、忸怩含蓄來表示她們的性格,那么______爽朗直率,______忸怩含蓄,______機智伶俐,______沉穩(wěn)謹慎。

(3)女生齊讀這段對話,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4)小結:這段簡短的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來了。魯迅說:“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寫對話的巧妙,以為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僅使讀者看了人物對話,便好象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孫犁的這段對話寫得也很精彩,使人聞其聲如見其人,我們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婦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淳樸、真摯的美好形象。

文中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還有,請大家課后再去仔細品味一下。

4、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舉一例進行討論。那么發(fā)揮行業(yè)田野狠毒艱苦月光花部分如同感,冒尖戶用途熱望去,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闭埨斫狻罢饎印焙汀八薄边@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討論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__恩愛,家中生產(chǎn)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xiàn),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5、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A、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

B、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6、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剛才我們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的品味,一起走近白洋淀婦女,請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共同特征:

白洋淀婦女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解放區(qū)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

六、咀嚼鑒賞,把握特征

六、咀嚼鑒賞,把握特征

一)體會充滿詩情畫意的景物描寫

故事的開展離不開具體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描寫又分為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文章著重勾勒的是什么?——自然環(huán)境

1、文章景物描寫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就著重挑選開頭一段分析。請大家合上文章,閉上眼睛,靜靜地聽,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看看這幾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

2、這幾段文字描寫了什么?——描寫了月亮、院子、蘆葦、葦席、淀水、霧、風、荷香。

3、各種景物的特征是怎樣的?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我們一起來看這段文字

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皎潔的月色,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淀水,薄薄的透明的霧,(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想籠著輕紗的夢)、清風,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4、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飾語,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勞淳樸。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寧靜,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純美的藝術境界。

5、小結:

1)選擇富有特色的、充滿詩情的景物——景物美

2)運用了清新雅致的、富有詩韻的語言——語言美

3)創(chuàng)設了恬靜安寧的、富有詩情的意境——意境美

二)、體會文章敘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本文是一篇取材于戰(zhàn)爭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槍戰(zhàn)為中心事件的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zhàn)爭題材作品有何區(qū)別?(可從戰(zhàn)斗過程、戰(zhàn)斗場面、戰(zhàn)斗氛圍等角度分析)

——區(qū)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zhàn)斗的過程,也沒有一般作品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把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zhàn)安排在明媚如畫、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戰(zhàn)斗場面寥寥幾筆,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主要寫了婦女們的切身感受和戰(zhàn)斗結束后興奮地打撈戰(zhàn)利品的鬧場面,把緊張激烈的場面寫得輕松而幽默,洋溢著人物詼諧的情調(diào)、歡樂的氣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茅盾說“他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淡化了戰(zhàn)爭

因此,作者在敘述故事情節(jié)中有意淡化戰(zhàn)爭,使文章敘事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3、總結:因此,《荷花淀》的藝術特色就是:(見網(wǎng)頁)

4、介紹孫犁和荷花淀派(見網(wǎng)頁)

孫犁為什么會形成這種創(chuàng)作風格的呢?這與他的創(chuàng)作觀念有密切的聯(lián)系。他曾這樣說過:“看到真善美的極致,我寫了一些作品??吹絖_的極致,我不愿意寫。這些東西,我體驗很深,可以說是鏤心刻骨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寫。”(網(wǎng)頁)由此可見,孫犁先生終身追求的就是真善美的極致,他的藝術所極力表現(xiàn)的也是真善美的極致。這是由于這樣的創(chuàng)作觀念,所以《荷花淀》這篇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才能寫的充滿詩情畫意和浪漫主義色彩,成為“詩體小說”的代表作。

關于“荷花淀派”(見網(wǎng)頁)

七、總結課文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但孫犁只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文章寫景充滿事情、、詩情畫意,敘事充滿浪漫主義氣息。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文章,一起分析了以水生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形象,并且初步欣賞了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老師的教是為了達到不教”。因此,我們運用我們課堂所學的知識技能去學會自己賞析。那么,孫犁的作品還有許多,我們不能一一展示,請大家課后光臨省前中網(wǎng)站,到美麗的白洋淀,進一步走進孫犁,探究孫犁作品的藝術特色。

一)體會文章敘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

1、本文篇取材于戰(zhàn)爭年代并以一次激烈的槍戰(zhàn)為中心事件的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但是它與一般意義上的戰(zhàn)爭題材小說有何區(qū)別?(可聯(lián)系“松骨峰戰(zhàn)斗”)(學生速讀62—84,討論分析)

——區(qū)別:它沒有具體描寫戰(zhàn)爭中的硝煙彌漫、槍林彈雨、血肉橫飛,而是把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戰(zhàn)安排在明媚如畫、清香四溢的荷花淀,戰(zhàn)斗場面寥寥幾筆,輕描淡寫地一帶而過。主要寫了婦女們的切身感受和戰(zhàn)斗結束后興奮地打撈戰(zhàn)利品的鬧場面,把緊張激烈的場面寫得輕松而幽默,洋溢著人物詼諧的情調(diào)、歡樂的氣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茅盾說“他談笑從容的態(tài)度來描摹風云變幻的”——淡化了戰(zhàn)爭

2、當伏擊戰(zhàn)結束后,水生說了一句“不是她們是誰,一群落后分子!”請問這些女人落后嗎?為什么?

——這是一句半開玩笑的話,水生一方面為女人們冒著生命危險來探望他們而感動,另一方面又覺得

2、環(huán)境描寫”是小說三要素之一,請找出本文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段落,分析環(huán)境描寫的特點。

A、體會文章開頭(1—3節(jié))

1)老師讀,學生展開想象,思考這幾段文字描寫了哪些景物?(學生合上書本,閉上眼睛)

描寫了皎潔的月色,潔白的葦席,銀白的淀水,薄霧,清風,荷香。

2)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由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

這女人編著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編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云彩上。她有時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薄薄透明的霧,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荷葉荷花香。

請學生補充完整,并體會抽掉這些語句表達效果上有什么區(qū)別?

作者運用形象的比喻和一些修飾語,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風貌,勾畫出一幅清新、恬靜的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烘托出了水生嫂的勤勞淳樸。這里的夜景很美,生活很寧靜,把讀者帶入了一種純美的藝術境界。

B、文章其他幾處的景物描寫是怎樣寫的呢?學生閱讀討論

探夫未遇途中的景物描寫:

1)、幾個女人羞紅著臉告辭出來,搖開靠在岸邊上的小船?,F(xiàn)在已經(jīng)快到晌午了,萬里無云,可是因為在水上,還有些涼風。這風從南面吹過來,從稻秧上葦尖吹過來。水面沒有一只船,水像無邊的跳蕩的水銀。

景物:萬里無云,涼風習習,波光瀲滟

特征:開闊、明朗

2)、“她們輕輕劃著船,船兩旁的水,嘩,嘩,嘩。順手從水里撈上一棵菱角來,菱角還很嫩很小,乳白色,順手又丟到水里去。那菱角就又安安穩(wěn)穩(wěn)浮在水面上生長去了?!陛p輕的動作,悠悠的水聲,安安穩(wěn)穩(wěn)的菱角。順手的一撈,大有南朝樂府《西洲曲》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的情味。不過這里弄的是菱角罷了。人們心境的悠閑,淀上的寧靜,生活的平和,詩一樣的境界,反襯下文敵__船追趕的緊張,對比鮮明,這也許就是用“談笑從容”寫“風云變幻”吧。

小船奔向荷花淀,又有一段景物描寫:

“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監(jiān)視白洋淀的哨兵吧?!?/p>

1)、修改:她們奔著那不知道有幾畝大小的荷花淀去,那里有一望無邊際的大荷葉,有高挺的荷花箭。這段文字如果去掉“密密層層”、“高高”,就顯不出荷葉之多,之密,荷花箭之高挺,運用疊詞也增加了語言的節(jié)奏感。

修改:那一望無邊際的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碧綠的草坪。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來,是婀娜多姿的少女。

小結:原文運用明喻、暗喻的修辭手法,生動、逼真、傳神、富有寓意地寫出了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jù)地象銅墻鐵壁一樣,白洋淀的婦女即將成為勇敢的游擊戰(zhàn)士。

豐富的聯(lián)想,美好的形象,詩一般的語言,表現(xiàn)出同仇敵愾的斗志。那密密層層的大荷葉,使我們想起了水生這一批青年戰(zhàn)士;那粉色的荷花箭,使我們想起了水生嫂這一群青年婦女。又是用“談笑從容”寫“風云變幻”。迷人的景色中顯出了豪氣,這就是孫犁小說的藝術特色。

總結:孫犁是現(xiàn)代作家,長期在冀中工作。他寫的許多小說、通訊、散文都是反映白洋淀人民英勇艱苦的對敵斗爭。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清新俊逸,他的小說把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充滿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詩體小說”的特征:景物描寫充滿詩情畫意,富有浪漫主義色彩

語言描寫清新雅麗,婉約流暢,富有詩歌的韻致

七、拓展提升,能力遷移

1、介紹“白洋淀”派

《荷花淀》發(fā)表后,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并在藝術實踐中體現(xiàn)其風格,不久邊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稱為“荷花淀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堂、從維熙、韓映山等?!昂苫ǖ砼伞钡淖髌?,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jié)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jié)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劃細膩,抒情濃郁,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2、從《風云初記》里找出一段文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詩體小說”的特征

八、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戰(zhàn)爭是殘酷的,也是無情的。但是孫犁只是選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和生動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農(nóng)村婦女既溫柔多情,又堅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他運用生動的比喻,朗朗上口的疊詞,進行景物描寫,使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在戰(zhàn)火硝煙中,__之情、家國之情、人性的純美、品格的崇高,仿佛白洋淀的荷花一樣,清新美麗,永不凋謝。

白洋淀在河北保定地區(qū),淀中象小島一樣的園田和村莊星羅棋布,溝叉河道縱橫交錯。白洋淀水鄉(xiāng)風光四季怡人。淀上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爭相斗艷的荷花,飛騰戲水的小鳥,以及蜿蜒蛇形的千里堤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絢麗的自然風景畫面。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里,白洋淀地區(qū)屬于冀中抗日根據(jù)地,蘆構橋事變后不久,國民黨放棄這一帶土地,倉皇南逃,當?shù)厝嗣裨獾搅巳毡镜蹏髁x鐵蹄的蹂躪。在共產(chǎn)黨和八路軍的領導下,白洋淀人民積極投入了偉大的民族革命崐戰(zhàn)爭。該地軍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事跡。

九、布置作業(yè),鞏固目標

片段練習:要求圍繞一個主題,寫一段人物對話,要突出人物個性

《荷花淀》教案

一、導入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1分鐘)

2002年7月,正是荷花搖曳荷葉飄香的季節(jié),我國當代文學大師孫犁在綿綿細雨聲中靜靜地離去了,享年90歲。巨星雖然隕落了,但白洋淀里的荷花依然開得姹紫嫣紅,他的代表作《白洋淀》也象那亭亭玉立的荷花,靜靜地綻放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長廊中,幽幽地散發(fā)著那怡人的清香。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荷花淀,感受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里,發(fā)生在荷花淀里感人故事,學習白洋淀人民優(yōu)秀的品質(zhì),品味孫犁小說的獨特魅力。

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1分鐘)

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是:(出示目標)(學生讀)

三、了解背景(2分)

這篇文章寫得是發(fā)生在荷花淀里的故事,(請學生朗讀相關背景)

四、整體感知,理清情節(jié)(5分鐘)

小說有三要素,分別是: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鮮明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huán)境。其中,人物是關鍵,那么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誰?

——是以水生嫂為代表的一群白洋淀婦女。

1、請用自己的語言以水生嫂或婦女們?yōu)殛愂龅膶ο?,簡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jié)(先在自己座位上說,時間1分鐘,然后我們請同學起來概述)

水生嫂探知丈夫參軍,跟丈夫話別。她和幾個青年婦女去馬莊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敵船,她們躲進荷花淀,無意中把敵人引進伏擊圈,為游擊隊伏擊敵人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她們從此迅速成長起來,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

2、文章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分成四大部分,請分別用四字短語概括主要內(nèi)容。

A、(1—31)__話別(開端)

B、(32—61)探夫遇敵(發(fā)展)

C、(62—84)助夫殺敵(__、結局)

D、(85)學夫衛(wèi)國(尾聲)

本文主要刻畫了一群白洋淀婦女,寫出了她們的成長經(jīng)歷,歌頌了白洋淀人民抗日的愛國熱忱。

三、品味語言,把握形象(15分鐘)

1、作者運用哪些手法是刻畫人物形象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什么?

——運用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tài)描寫,其中最主要的人物的對話描寫。

4、分析人物對話,揣摩人物形象

A、分析“__話別”的對話

1)、學生分角色朗讀“__話別”的對話(一男、一女和一個旁白,讀第5節(jié)—23節(jié))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對話的語氣和感情處理得是否合理,同時思考這一段對話反映了水生嫂怎樣豐富的內(nèi)心和她具備哪些優(yōu)秀的品質(zhì)?

①、明確:“今天怎么回來得這么晚?”——表現(xiàn)了水生嫂對丈夫的憂慮和關切之情。

②、“他們幾個呢?”——水生答非所問,故意岔開話題,水生嫂覺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問,只得再次試探。

③、“怎么了,你?”——水生對妻子的問話用“還在區(qū)上”,虛晃一槍,又岔開了話題,無話找話。水生嫂察顏觀色,感到今天事情有點蹊蹺,只得逼問。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體貼、溫柔、機敏和穩(wěn)重的性格。

④、“你總是很積極的?!薄?可以試用不同的語氣來讀,體會它內(nèi)在的意蘊)在妻子的逼問下,水生終于說出自己“第一個舉手”報名參加大部隊。水生嫂此時的心情是十分復雜的,她愛丈夫,愛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個報名參軍,她為自己有這樣一個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對丈夫責怪中含有贊揚。

⑤、“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丈夫參軍去打鬼子,她沒有理由也不會阻攔,這是女人的態(tài)度。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自然會聯(lián)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產(chǎn)和生活的擔子該有多重啊!

⑥、“你明白家里的難處就好了。”——經(jīng)過水生的一番勸說,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確實是個好丈夫,他不僅為革命事事走在頭里,而且能體諒家里的難處,所以,水生嫂擺正家庭和民族的關系,統(tǒng)一對丈夫和祖國的愛,決心挑起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擔,支持丈夫參軍。

以上幾句對話,表現(xiàn)了水生嫂識大局,明大義的崇高品格。

⑦、“你有什么話,囑咐囑咐我吧?!薄榱俗屨煞蚍判?,自覺承擔任務。

⑧、“嗯?!薄膭钇拮诱紊?、思想上、文化上進步,勸誡妻子不要當俘虜,要與敵人拼命。兩個“嗯”字,表現(xiàn)了水生嫂既有中國婦女吃大苦,耐大勞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新一代勞動婦女勇敢戰(zhàn)斗的精神。

小結:“__話別”這段對話,刻畫了水生嫂這樣一個勤勞純樸,摯愛丈夫,熱愛祖國,識大體,明大義的農(nóng)村婦女形象,為后來寫水生嫂等機智勇敢地與敵人斗爭,發(fā)展成為抗日游擊戰(zhàn)士作了鋪墊,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

2)這一段對話中,除了語言描寫外,還用了什么描寫?一編葦席技藝十分嫻熟的水生嫂為什么會被葦湄子劃破手的,她為什么要“吮”呢?這反映了她怎樣的性格?

——因為她得知丈夫要去參軍,內(nèi)心十分擔心、恐慌,所以一不留神,她借助“吮”這個動作來掩飾她內(nèi)心的不安,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xiàn),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2)剛才大家一起仔細咀嚼了__倆的對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電視片的導演是如何處理的。(播放__話別的錄象)電視中演員非常細膩地表現(xiàn)出了人物的性格。

B、(播放探夫前的一段)討論分析四個女人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A、“聽說他們還在這里沒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p>

B、“我有句要緊的話,得和他說說?!?/p>

C、“聽他說,鬼子要在同口安據(jù)點……”水生的女人說。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們快去快回來?!?/p>

E、“我本來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頭啊!”

(1)A、B、C、D四句話中,有兩句應是一個女人說的,是______兩句,為什么?

(2)這五句話表現(xiàn)了四個女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如果分別用機智伶俐、沉穩(wěn)謹慎、爽朗直率、忸怩含蓄來表示她們的性格,那么______爽朗直率,______忸怩含蓄,______機智伶俐,______沉穩(wěn)謹慎。

(3)女生齊讀這段對話,再次體會人物的心理

(4)小結:這段簡短的對話,把她們羞澀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現(xiàn)出來了。魯迅說:“高爾基很驚服巴爾扎克寫對話的巧妙,以為并不描寫人物的模樣,僅使讀者看了人物對話,便好象目睹了說話的那些人。孫犁的這段對話寫得也很精彩,使人聞其聲如見其人,我們仿佛看到了白洋淀婦女那象“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樣淳樸、真摯的美好形象。

文中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還有,請大家課后再去仔細品味一下。

4、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描寫,也是本文一個突出的特點,試舉一例進行討論。那么發(fā)揮行業(yè)田野狠毒艱苦月光花部分如同感,冒尖戶用途熱望去,

“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請理解“震動”和“吮”這兩個詞的深刻含義?

討論明確:這是水生嫂聽到丈夫報名參軍之后出現(xiàn)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丈夫“明天”就要參軍到大部隊上去,的確出于水生嫂的意料之外,心里受到震動,手指不由自主地震動了一下。我們不難想象,這時水生嫂心里的感情一定是很復雜的:幾年的__恩愛,家中生產(chǎn)生活兩副重擔,上前線前途莫測……但水生嫂畢竟是一個識大體,明大義的人,很快地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這個動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緒,她不能讓丈夫看出自己有軟弱的表現(xiàn),并作出了支持丈夫參軍的決定,顯示了她的堅強性格。

7、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

C、簡潔傳神的對話描寫

D、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8、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剛才我們通過對話和細節(jié)的品味,一起走近白洋淀婦女,請大家概括一下以水生嫂為代表的白洋淀婦女的共同特征:

白洋淀婦女既有中國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又有解放區(qū)婦女的特點,他們勤勞善良,溫柔體貼,識大體、明大義,堅強勇敢。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5

知識與技能:

⒈了解和掌握書序的特點。

⒉掌握文言詞語:咸、畢、惠、信、興等詞的意思和用法。

3.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成份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⒈理清文章的思路結構,把握文章的意旨。

⒉背誦課文,培養(yǎng)熟記能力。

⒊鑒賞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⒋體會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清新的風格及敘、議巧妙融合的藝術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來的曠達胸懷。

2.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了解課文中的詞類活用以及掌握歸納多義詞的義項。 2.體味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的語言特色。 3.背誦課文。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 2.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解決辦法: 1.加強朗讀,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反復誦讀。 2.組織討論,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進行討論。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1.了解作者及“序”的有關知識。

2.整體把握課文,理清思路。

3.講讀第一節(jié)。

一、導入新課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蘭亭——蘭渚之亭則流芳百世,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吧!

二、 解題,介紹作者

(1)《蘭亭集序》又稱《蘭亭序》、《蘭亭宴集序》。序,文體的一種,寫在著作或詩文前的文字。書序一般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這里用以記事。

蘭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紹興縣西南蘭渚,此地有亭,故稱蘭亭。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舉行盛大的文人宴會,臨流賦詩,抒發(fā)情懷后將這些詩匯集成冊,由王羲之作序,寫成本文。

(2)介紹作者及寫作目的。

王羲之,東晉瑯邪臨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門。是我國古代的文學家和杰出的書法家。青年時有美譽,朝廷招他為侍中、吏部尚書,都辭謝不就,后任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世稱為王右軍。

他寫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記敘蘭亭景致和宴會盛況;二是借這篇序言表達自己的觀感。全文既寫出了作者與名士的宴飲之樂,又寫出了歡樂有盡,人生短暫的感慨,是一萵流傳千古的名篇。

三、整體感知

⒈教師范讀課文,學生注意字音和語調(diào)音節(jié),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⒉教師指導朗讀:

正音: 會(ku?i)稽 修禊(xì) 激湍(tuān) 流觴(shāng)曲水 齊彭殤(sh?ng) 游目騁(chěng)懷

語調(diào):“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讀。下文有關集會的文句應以清新明快的語調(diào)讀出,特別重讀“樂”,以體現(xiàn)作者快樂的心境。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要讀出節(jié)拍,讀出批判語氣?!昂笾暯?,亦猶今之視昔,悲乎!”緩緩吐出,重音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緩低沉的語調(diào)讀出。

⒊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再一次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⒋了解“序”的體裁特點。

提問、討論: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能體現(xiàn)“序”的特點的內(nèi)容。

[點撥]: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fā)。

作為書序,本書介紹了作詩的緣由(由修禊而“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作詩的精彩(“一觴一詠,暢敘幽情”),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意義。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書序之處。

⒌請大家以小組學習的方式,結合課下注釋,借助工具書,閱讀課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標記,一會我們共同解決。

⒍提問: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的情感是在變化著的,好請大家速讀課文,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作者情感變化的語句,并分析作者感情的變化。

(2)明確:“信可樂也”“豈不痛哉!”“悲夫!作者的情感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的變化: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⒎給文章劃分段落,概括要點。

[明確]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⒈ 學習第第一部分,理解文意。

(1)教師強調(diào)重點字詞: 畢、咸:全、都。 修:長、高。 引:招致、招引。 其次:其間。次,旁邊。 惠風:和風。 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這里是“用來”的意思。 極:盡。 娛:樂。 信:確實。

(2)請兩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3)教師提問:第二段最后一句寫到宴飲“信可樂也”,文中都寫出哪些“樂”?

明確: 一是名士相聚之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p>

二是環(huán)境優(yōu)美之樂:“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

三是氣候宜從之樂:“天朗氣清,惠風和暢?!?/p>

四是相聚狂歡之樂:“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是以暢敘幽情?!?/p>

(賞心、樂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

⒉指導學生背誦第一部分。

理清背誦思路:第一部分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周圍的環(huán)境、場面,最后由“是日也”領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

五、總結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鏘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俺缟骄X,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珠濺玉?!边@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我們仿佛看到這些雅士們?nèi)逖诺娘L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边@實在是人生的極致,同時這為下文的議論和抒發(fā)感慨作了鋪墊。

六、布置作業(yè)

1.翻譯第一部分文字。

⒉ 結合課文,展開聯(lián)想,寫一段文字,描寫蘭亭的美景,2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1.學習第二、三兩部分并背誦。 2.總結全文,鑒賞本文的藝術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第一節(jié)

二、講析第二部分:

⒈指名學生朗讀第二節(jié),體會作者心境的變化。

⒉指名學生翻譯重點語句(教師提示重點字、詞)。

①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或,悟,因)

②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 (之、系)

④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化”、“期”的翻譯)

⒊學生齊讀課文

⒋討論分析:

⑴提問:本段作者是圍繞什么主題展開議論的?是如何逐步展開的?

明確:作者承接上文“樂”,由樂而憂,由生而死,圍繞人生重大問題抒發(fā)感慨。

⑵ 由第一自然段的“樂”轉(zhuǎn)入本節(jié)的“憂”的原因是什么?請用文中原句回答

明確:“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⑶本節(jié)的議論與前一段的敘事是如何聯(lián)系的?

明確:首句“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而言,是承上文“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開一步的說法。下面承此論述了兩種人:一種是“晤言一室之內(nèi)”倦于涉獵游玩的,一種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們雖然“趣舍”“靜躁”不同,但當“欣于所遇”時都是“不知老之將至”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又都是情隨事遷,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fā)表議論,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抒發(fā)了對“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的無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⒌學生試背第二部分

三、講析第三部分

( 1)學生齊讀第四段

(2)指名學生口譯第四段

重點字詞提示: ①若合一契②臨文嗟悼③一死生,齊彭殤④其致一也

(3)討論、分析:

①作者在這段中抒發(fā)了哪些感慨?

明確:一是“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二是“后之視今,亦猶今視昔”。

②從“臨文嗟悼”說到“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認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齊觀,暗含有生之年應做些實事,不宜空談玄理的意味。在對老莊哲學虛無主義世界觀的批判中,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生的眷戀和熱愛;當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因為作者認識的局限性,更多受到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

③如何理解這篇書序行文的巧妙?

明確:作者寫供后人閱讀的《蘭亭集序》,卻先寫閱讀昔人興感之作,由“今之視昔”想到“后之視今”亦是如此,為使后人也對今天的所為所思“興懷”,所以“列敘時人,錄其所述”,以便“后之覽者”也會“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聯(lián)起來,巧妙地交代了詩集的由來,說明了編集的目的。

(4)學生試背第三節(jié)。

四、總結全文(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常感嘆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這一問題?

明確:第一自然段中從作者對此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樂的,道出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促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深沉的慨嘆之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從而與第一自然段的樂生之旨相一致。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生死”“齊彭殤”的虛無主義思想,這在玄談之風盛行的東晉時代是非常有積極意義的。

(2)本文文筆洗練,自然有致,體現(xiàn)在哪里方面呢?

明確:本文僅325字,文中先記蘭亭之會的概況,而后就死生問題發(fā)表議論;雖是書序,卻以抒情筆調(diào)出之,淋漓滿紙,美不勝收;加以文筆洗練,自然有致,更足以發(fā)人深思。略舉數(shù)例如下:

1.寫景。以“崇山峻嶺,茂森修竹”寫山,以“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寫水,短短的16個字就將蘭亭四周的景色寫盡,渲染了清幽的氣氛,使人心曠神怡。

2.敘事。如“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記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詞匯,極少形容語,卻將宴會進行中所有重要的細節(jié)都寫了出來,也表現(xiàn)了與會人士的高雅情趣。

3.抒情。如“情隨事遷,感慨系之”,這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它說出了古往今來人們的普遍感受:在回憶往事時,盡管感情上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仍免不了產(chǎn)生這樣那樣的感慨。又如“臨文嗟悼”,也寫出了許多人讀古人文章時的共同體驗,即在感情上跟作者發(fā)生共鳴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練習一二。

2.背誦全文。

六、板書設計:

蘭亭集序

王羲之

第一部分:敘宴集盛況。(樂)

第二部分:發(fā)人生感慨。(痛)

第三部分:明作序目的。(悲)


高一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邊城教案教學設計

人教版高一上冊語文沁園春長沙教案

關于高中語文《師說》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大全

雪地里的小畫家優(yōu)秀教案設計

高中計劃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最后一課》優(yōu)秀教案范文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經(jīng)典教案5篇

五年級上冊語文17課教案5篇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教案5篇

5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