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美文

5U文學網(wǎng) > 美文 > 原創(chuàng)美文 > 文學語言的蘊含性指的是,文學語言表意的含蓄性和豐富性

文學語言的蘊含性指的是,文學語言表意的含蓄性和豐富性

| admin

文學語言的特征主要有:

文學語言的特征有兩樣。

一是意象性,克服了一般語言的抽象性;

二是超越性,具有隱喻性,能夠表達審美意義。

文學語言還具有能指與所指的統(tǒng)一性、認知與意向的統(tǒng)一性、審美幻想性等特征。

作為基礎的現(xiàn)實語言層次和作為主導的文學語言層次。由于現(xiàn)實語言層次要服從文學語言層次,因此在文學作品中必然發(fā)生文學語言對現(xiàn)實語言的偏離。文學語言是由現(xiàn)實語言創(chuàng)造的,它必須克服現(xiàn)實語言的抽象性和現(xiàn)實性,而具有意象性和超越性。

文學語言包括內(nèi)容

現(xiàn)代漢語的文學語言不僅包括文藝作品語言,也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著作的語言。文學語言的形成依賴于書面語的產(chǎn)生,而文學語言也具有口頭形式,如科學報告、答記者問、 口頭聲明,以及詩歌朗誦、新聞廣播和課堂上的教師用語等等;

凡是合乎文學語言規(guī)范的,都是口頭形式的文學語言。文學語言主要在書面上,也在口頭上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會活動的各方面服務,它對民族語言的健康發(fā)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文學語言自身的特殊要求有哪些

文學言語除了人們經(jīng)常提到的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還有以下三個特點必須加以說明。

1.文學言語是內(nèi)指性的

就文學活動而言,人們面對著兩個世界,一個是現(xiàn)實世界,一個是藝術世界。藝術世界作為一個幻象的世界,它的邏輯與現(xiàn)實世界的邏輯是不同的。文學言語也不同于普通言語。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即指向語言符號以外的現(xiàn)實世界,必須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經(jīng)得起客觀生活的檢驗,并必須遵守各種形式邏輯的原則。而文學言語則是內(nèi)指性的,是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有時它也不必符合現(xiàn)實生活的邏輯,只要與整個藝術世界氛圍相統(tǒng)一就可以了。

2.文學言語具有心理蘊含性

人類的語言符號,一般有兩種功能,即指稱功能和表現(xiàn)功能。一般普通言語,側(cè)重運用它的指稱功能。而且隨著人類語言的發(fā)展,普通言語越來越走向抽象,指稱功能大大增強,而表現(xiàn)功能也因漸漸脫離實際語境、與人的情感生活的分離而受到削弱。相反,文學言語則把語言的表現(xiàn)功能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文學言語中蘊含了作家豐富的知覺、情感、想象等心理體驗,因而比普通言語更富于心理蘊含性。

3.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

“阻拒性”、“陌生化”理論是俄國形式主義者提出來的。用“阻拒性”、“陌生化”理論解釋整個文學,那是片面的、不準確的;如果用它來概括文學言語的特征,卻有一定的道理。與“阻拒性”言語相對立的是“自動化”言語。所謂“自動化”言語,是指那些過分熟悉的不再能引起人注意的語言。

依照童慶炳主編《文學理論教程》整理

談談文學話語的蘊藉性。

一、定義:

“蘊藉”一詞來自中國古代詩學,在古代 又常常寫作“醞藉”或“蘊籍”。 “蘊”原義為積聚、收藏,引申為含義深 奧;“藉”原義為草墊,有依托之義,引 申為含蓄。 ?在古代詩學中“蘊藉”往往被用來指文學 作品中那種意義含蓄有余,蓄積深厚的狀況。

二、文學與話語蘊藉

文學以一定的話語形態(tài)去蘊含多重復雜意義,或把多重復雜意義蘊含在一定的話語形態(tài)之中。 話語蘊藉指文學活動的蘊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長的語言與意義狀況。

文學作為話語蘊藉具有兩層含義:

第一、整個文學活動帶有話語蘊藉屬性。

第二、被創(chuàng)造出來以供閱讀的特定文本帶有話語蘊藉屬性。

這兩層意思在文學中是統(tǒng)一起作用的。

文學上的一些問題

1.文學語言是特殊的言語系統(tǒng),與一般言語有明顯的不同,除了形象性,生動性,凝練性,音樂性等特點外,文學語言還具有內(nèi)指性。而普通言語是外指性的。文學言語是指向文本中的藝術世界。文學言語具有心里蘊含性。普通言語側(cè)重運用語言的指稱功能,而文學語言更注重表現(xiàn)功能,文學言語具有阻拒性。

2.孤立的自在的文學作品需要經(jīng)過讀者的再創(chuàng)造成為自為的。作為審美對象的第二文本,因為文學文本中的文字符號,必須經(jīng)過讀者的想象、體驗,才能還原為可以構成審美形象。文學作品主要使用描述性語言,有著明顯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文學作品的接受,只有伴隨著讀者在文學符號基礎上展開的想象才能進行。

言有盡而意無窮講的是文學語言的什么屬性

言有盡而意無窮講的是文學的語言蘊藉的屬性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命題。指詩歌言語精煉而意味無窮。唐白居易已有這一思想:“為詩宜精搜”,“須令語盡而意遠”普通語言往往簡練實用、明白易懂;而在文學中,語言卻總是有所蘊藉。

語言含蓄性:是文學語言的蘊含層面,即它的深層意義。所謂含蓄性即文學作品的語言所具有的以“有限”表現(xiàn)“無限”、言有盡而意無窮,能夠給讀者留下充分咀嚼、品味、回想思索的廣闊空間的特性。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凝炬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內(nèi)涵從而產(chǎn)生極大的藝術魅力。詩歌中,詩人通過高度概括的語言,把眾多的內(nèi)容蘊蓄到詩人精心選擇的形象中來,就是形式簡潔的含蓄。

言有盡而意無窮是中國古典詩歌美學命題。指詩歌言語精煉而意味無窮。唐白居易已有這一思想:“為詩宜精搜”,“須令語盡而意遠”(《文苑詩格》)。北宋蘇軾明確提出:“言有盡而意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苯缫舱J為:“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保ā栋资廊嗽娬f》)嚴羽在評述唐詩時作了進一步闡發(fā)?!笆⑻浦T人惟在興趣,……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滄浪詩話·詩辨》)認為擺脫理障事障,直抒胸臆寫真景真情,詩才能瑩徹玲瓏。并以禪喻詩,標舉鏡花水月空靈的藝術形象,說明藝術境界和現(xiàn)實生活不粘不脫,若即若離才能做到“言有盡而意無窮”。

224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