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

5U文學網(wǎng) > 實用文 > 教學資料 > 教案模板 >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

| 國渝

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1

一、導入談話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苦樂觀是一種人生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樂觀。那么學者、思想家梁啟超在本文中是怎樣論述自己的苦樂觀的?(板書課題、作者)

作者沒有一般的談苦與樂,而是把論題集中在“最苦與最樂”上。(在“最”字上加點)

二、快速閱讀,整體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樣得出答案的?(從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樂?作者是怎樣引名言來論述的?(從第3段中找答案)

3、人們應該怎樣對待責任?(從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設問句,提出了關于人生痛苦的許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觀點,自然貼切,水到渠成。

2、責任盡了,算是人生第一樂事。作者引用古語、俗語、孔子的話,從解除心理負擔,體會有活力的人間趣味這個側面,來論證自己的觀點。

3、應該像君子那樣,“把這種種責任攬在身上”、“日日在那里盡責任”,而不是“將責任卸卻”。

三、精段研讀,品位語言

研讀第四段,明確如下要點:

1、“然則”--過渡銜接詞語。(聯(lián)系前一段的“翻過來看”,理解銜接嚴密的特點。)

2、“為什么孟子又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呢?”--設問句、句中引用名言。(聯(lián)系1、3段開頭的設問體味大處著筆、語言凝重的特點;孟子的話“終身之憂”與前面“苦后是樂”說法似乎不一致,要正確理解。)

3、“曾子還說哩”--敘述語句,帶上語氣助詞“哩”。(聯(lián)系其他處的語氣助詞品位凝重中的輕靈。)

4、“那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那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對偶句。(從內(nèi)容角度體味凝重;從詞句的容量角度體味簡練)

5、“苦中真樂”--苦樂觀。(與“苦樂循環(huán)”、與“盡責任”聯(lián)系起來看)

四、聯(lián)系生活,思考討論

1、聯(lián)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談談你對文中“苦樂循環(huán)”一句話的理解。

2、“知足常樂”的說法與本文中講的苦樂觀是否一致?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快樂是什么?你認為如何實現(xiàn)?

(要求聯(lián)系生活實際,鼓勵各抒己見)

五、課后研習,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與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語、名句,注明出處;試試用來證明作者的苦樂觀。

2、寫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最 苦 與 最 樂

梁啟超

最苦 最樂

貧?失意?老、死? 知足、安分、達觀(不苦) 現(xiàn)象

欠錢沒還 如釋重負

負 恩惠未報 盡 心安理得

責 得罪人沒賠禮 責 吃苦--真樂

任 該做沒做 任 (苦樂循環(huán)) 本質(zhì)

勇于責任,不逃避責任,能享受真樂!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2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人高潔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詞語。

3.理解兩篇短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朗讀、背誦文言課文。

(2)疏通文言語句,分析文章內(nèi)容。

難點: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陋室銘(劉禹錫)

一、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入

1.作家作品簡介

2.關于“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三、正課

1.朗讀課文??刹扇《喾N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讀等。

2.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3.提問:“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边\用什么修辭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4.提問:“斯是陋堂,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5.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幽雅的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6.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7.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怡然自得的神情。

8.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边@兩句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9.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討論并歸納: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小結

本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格調(diào)高雅,構思巧妙,意境雋永、韻味深長、文句精美而勝炙人口,久為傳誦。本文是作者用來自述其志的。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法做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第二課時

愛蓮說(周敦頤)

一、預習

朗讀課文,看課文注釋翻譯課文。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2.題解

“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三、正課

1.朗讀課文。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輪讀均可。讀時注意節(jié)奏、重音,正確、流利、有感情。

2.學生翻譯課文,補充課文注釋。

3.請再次朗讀課文。

4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么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xiàn)。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5.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討論并歸納:兩個“獨”字,都表現(xiàn)出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生活態(tài)度。但“我”愛蓮又與陶淵明的愛菊又有所不同。

6.提問:“我”愛蓮花什么呢?討論并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提問:具體地說說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討論并歸納:

(1)從生長環(huán)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灌清漣而不妖的質(zhì)樸;(2)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

遠益清”的芳香;(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zhì)的象征。

8.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征哪三種人?討論并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征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征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征成君子。

9.提問:作者對“愛菊”“愛蓮”“愛牡丹”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討論并歸納:愛不同的花象征一種不同的生活態(tài)度。菊花秋天開花,獨抗寒霜比作不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隱士,作者對愛菊并不反感,只是慨嘆真正的隱士極少。牡丹雍容艷麗,比作富貴之人,作者對愛牡丹是厭惡鄙棄,諷刺貪圖富貴,追求名利的世態(tài)。而對愛蓮同氣相求。作者托物言志,在蓮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四、小結這篇短文,將花的形象比擬為人的品質(zhì),以蓮的形象比擬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以愛蓮之情來表達自己對這種生活態(tài)度的贊賞和追慕,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短文運用比喻、象征、襯托手法,突出了蓮的美好形象。將記敘、抒情、議論結合起來,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句式驕散交錯運用,讀起來控骼悅耳,頓挫有致。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3

教科書分析:

1.人教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確立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以人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貼近生活,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tǒng)一;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著以上理念,該套教材在主要結構上,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以單元為主要結構單位,寫作指導是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融合在一起來編寫的,初衷是為整合教學內(nèi)容,簡化教學頭緒。

2.新課標強調(diào),初中階段學生要能寫簡單記敘文,并能恰當運用各種表達方式,有真情實感?!墩Z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寫作要力求表達出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3.七年級課文篇篇都帶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這些被采擷到教材花籃中的一篇篇精美的課文,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一個個精美而又真實的生活鏡頭,這些鏡頭或催人悟,或啟人思,或動人情,或悅人心,給讀者和學習者以知識和做人的啟迪。新教材在編排中緊緊圍繞“語文與生活聯(lián)系”這條主線進行內(nèi)容組構,實際是緊緊抓牢“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個語文課程性質(zhì)的新界定,充分實現(xiàn)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語文中學會生活”這個以人為本的學科教學目的,而這新教材在吃透課標精神的前提下,通過教材編排,在人們面前拎起了一種樸素的語文學科的內(nèi)涵: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語文。

4.寫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們?nèi)粘K佑|到的各類人物,遇到的各種事情,都可以成為寫作時的直接材料;而讀過的書籍、文章等,還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間接材料。當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是還是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生活中的教材很多,要學會圍繞中心進行選擇。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胺蛄⒀灾谟形铩保欠瘛把灾形铩闭窃u定中考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這與《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寫記敘文“要做到內(nèi)容具體”,是完全一致的。

學情分析: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還處于一個適應期。經(jīng)過小學的學習,已初步了解作文的格式要求,在書寫認真與合乎規(guī)范的方面接受了較系統(tǒng)的訓練。但是,作文寫作和學生的知識經(jīng)驗、閱讀積累、作文思維能力、練筆次數(shù)等息息相關,學生們對以上幾方面均體現(xiàn)為不足。大多數(shù)學生遭遇作文難寫的尷尬,主要困難在于無法創(chuàng)新、無話可說,訓練學生“如何選材”的能力迫在眉睫。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怕寫作文或因缺乏觀察,沒有生活積累,內(nèi)容干癟,捕捉不到特寫鏡頭,針對這些現(xiàn)象,本節(jié)作文課旨在引導學生從課內(nèi)外儲備豐富的素材,讓作文生動鮮活起來。

教學目標:

1.在閱讀教學和既有寫作積累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拓展閱讀,引導學生體會選材對于寫作的意義,學習選材的方法。

3.寫作實踐,指導學生在寫作時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并努力做到真實、新穎。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認識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2.訓練選材能力,學習選材方法。

教學難點:

審清題目,確定立意,再從生活中選材,圍繞中心選材。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勵導入

“優(yōu)秀考場作文一定來源于平時的練習”“看破千道題,其實一文章”,平時就要備好鮮活素材,苦練審題構思技巧,考場作文是和平時習作交錯相通的??紙錾?,時間短,要高分就得一氣呵成。所以,我們在平時的寫作中就要苦練功夫,在看透題目、確定立意的基礎上,學會選擇自己身邊的素材,用真實又新穎的材料寫出優(yōu)秀作文。

1.出示任務: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素材,寫作只能“望紙興嘆”。所以海明威說:“如果一個作家停止觀察,那他就完蛋了?!?/p>

觀察就是為了積累素材。那么,同學們平時作文里的素材都是通過什么途徑來的呢?

2.反饋指導:

學生交流,探討平時寫作時自己的思路,談談通常自己觀察的途徑有什么。從途徑看,通常有兩條渠道:

(1)直接觀察。就是到生活中去,看、聽、聞、嘗、摸、踩、想。

(2)間接觀察。就是通過閱讀書箱,聽他人轉述,收看收聽影視廣播,瀏覽互聯(lián)網(wǎng),吸收別人的生活體驗,獲取第二手信息。

不管采用何種方式,都需要細致、勤勉、善思。從內(nèi)容看,和“我”有關的素材十分寶貴,它們可以給人真實感、親切感;無“我”的素材同樣重要,“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皆文章”,視野更開闊,境界才更高。

3.總結過渡:

直接觀察到的素材也就是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jīng)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并呈現(xiàn)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這叫:素材積累多元化!

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1.出示任務:同學們在寫作中常常出現(xiàn)的毛病是:沒有正確的審題,對命題的思考不準確,就會選擇不了適合的材料來體現(xiàn)主題??紙鲎魑囊酶叻?,首先要破題!請同學們就幾個常見的中考作文題目來突破審題關。

2.反饋指導:首先要抓住“題眼”!所謂“題眼”就是作文題目的關鍵之處。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就是命題作文的“題眼”。審題抓住了題眼,就抓住了題目的核心,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點。

(1)單詞語題目,題目即題眼,如《溝通》、《老師》《陪伴》等。

這三個題目在審題上難度不大,但是難在如何出新。比如《溝通》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語言溝通呢?《老師》這個題目是不是只能寫學校的老師?

審題準確了才能選擇鮮活生動的材料。命題作文題目越長越容易迅速確定立意與選材。當題目是一個詞時,選材的范圍很寬,確定寫什么就顯得困難,這時你可以采取題目添枝加葉法迅速化大為小,化虛為實,讓考生有處下筆。如“陪伴”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先想想自己的親身體會,平時所常有的“陪伴”,在其前添加這些詞語,主題即可變?yōu)椤皨寢尩呐惆椤?、“書籍的陪伴”、“至理名言的陪伴”等,或在其后添加“是歌”、“是幸?!薄ⅰ笆谴钡?。這種添枝加葉是在心中進行的,千萬不要調(diào)換題目!有人認為選材不應放在審題中進行,其實審題與選材應是同步完成的,它們可以相互印證。

(2)詞組型題目中,起修飾作用的詞語是“題眼”,動詞是“題眼”。如半命題作文《走近__》,題目就是動賓短語,寫作時要抓住動詞做文章,注意到實現(xiàn)這個動詞“走近”在這個過程。

(3)如果題目是句子的,寫作時要強調(diào)謂語并顧及限制、補充詞語。舉例《我養(yǎng)成了一個好習慣》,文章重點要寫“養(yǎng)成了“,怎么養(yǎng)成?其過程如何?其間有什么動人的故事或耐人尋味的波折呢?

再比如這個題目:《那聲音,常在我心田》

這個命題還是有一些審題難度。首先要明確“聲音”,不要一味的將“聲音”等同于“話語”。很多同學只把握到“關心的話語”“老師的叮嚀”等,這些其實離真正的聲音還是有一些細微的差距。什么是聲音?水滴聲,鈴聲,腳步聲,呼吸聲,甚至呼嚕聲,還有鄉(xiāng)間的獨特聲音。這些不都是很好的聲音嗎?在寫作時還可以很好的突出聲音特質(zhì),特別注重體現(xiàn)聲音的特質(zhì),比如用“爸爸自行車的鈴聲”“爸爸的呼嚕聲”貫穿全文,使得全文脈絡清晰,真實感人顯得別開生面,新穎別致。

三、病文會診,聚焦選材問題。

1.出示任務:收集病文,適當分類,篩選。

翻閱學生近期作文、隨筆等,挑出在選材方面明顯存在問題的作品,按素材失真,脫離中心、詳略不當、取材陳舊等進行歸類,從中篩選最有代表性的習作各二三篇。

2.反饋指導:會診病文,診斷選材問題。

活動:分組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瀏覽病文。(每組若干類,每類一兩篇),組內(nèi)會診,找出選材方面存在的問題,推測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

3.總結:全班交流,各組輪流發(fā)布會診結果,教師點撥。師生共同梳理寫作中選材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四、頭腦風暴,學習選材方法。

1.出示任務:

投放活動任務,提出要求,

可借用“寫作實踐”一,也可使用如下題目:

作文題目: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如果圍繞這個題目,你會表達怎樣的中心?選擇哪些材料,如果安排詳略?先確定文章中心,然后列出所選擇的材料,并注明詳略安排。

2.個人構思、列出要點。

學生思考,按要求列出要點。

3.全班討論,教師點撥指導。

學生發(fā)言,談對習作的中心、選材及詳略安排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評價,點撥選材方法。

4.小組交流,修改完善。

組內(nèi)交流,相互借鑒,對選材出現(xiàn)的問題,互相提出建議。然后,修改并完善。教師巡回了解情況,個別指導。

5.小結:取舍加工典型化

對于同學們存在的選材問題,首先要引導去偽存真?!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間接得來的材料,有可能魚目混珠,真真假假;即使產(chǎn)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說不定也會被假象悄悄地蒙蔽,因此,一定要甄別素材,確保真實。

其次要去粗取精?!耙猹q帥也”,材料一定要聽帥令,跟帥走。如果某個材料與文章中心搭不上邊,即使它再怎么催人淚下,千古難覓,就這篇作文而言,你只有一個選擇——忍痛割愛。如果它只是跟中心隱隱約約有點聯(lián)系,那不到萬不得已時也盡量不用它。只有那些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最能反映本質(zhì)、最能說明問題的材料,才是真正的“精華”

五、全文寫作,提升選材能力。

1.出示任務:

出示同學習作,全班共同修改: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2015年的暑假,我的擊劍有了巨大的退步,那次直接從全國前八退到第五百多名。這次打完,本來在媽媽心中驕傲的擊劍從此變成了一個笑話,媽媽用譏諷的目光看著我說:“別練了!”

于是我開始努力的訓練,每當快不行的時候,想起那譏諷的目光我就又有力量去訓練了,在我改劍的一個月后,我成為了劍館的第三名,可我媽媽還是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告訴我如果某某來了你一定打不了第三!

從這次開始,我比以前更認真了,老師也認為我下次能打好,而媽媽卻一直用那種目光看著我。

終于到表現(xiàn)的時候了!媽媽上次說的某某也來了,媽媽在比賽時又用那譏諷的目光看著我對我發(fā)出噓聲。

這次我打了冠軍,讓媽媽吃驚,更讓媽媽吃驚的是她說的某某是倒數(shù),我用我的行動讓媽媽對我再一次發(fā)生改變!媽媽看著我的目光很溫暖。

2.動筆修改,訓練選材能力。

教師指導學生修改病文,匯總情況,分析評價,進行專題講評,進一步提高選材能力,提升習作質(zhì)量。

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

又是那束譏諷的目光!又是媽媽對我的打擊!

我知道,我的擊劍退步了。從原來的前八掉到了五百多名。

這天,我與媽媽發(fā)生了沖突,我氣憤地走出家門,跑到劍館。開始奮發(fā)練習。天花板還是那么白,可我的心卻是那么的空。

每當我要放棄時,只要一想到那譏諷的目光,我的心就很痛。我堅持練習,每天呆在劍館一個動作一個動作的重復,汗水一滴一滴,滴到劍館的地板上。哪怕腿已經(jīng)動不了,我還用手繼續(xù)一遍遍做著擊劍的動作。

在一場小比賽中,我成為了我們劍館的第三名,可是媽媽并沒有改變她的看法,我感覺她根本不相信我。她對我說,這并不是你真正的成績,還有好多人沒來,他們來了你一定不是第三。

從這天起我練得比以前更用心了。每天練到汗水浸濕衣服才回家。就這樣我每天堅持著。本來想在市比賽中表現(xiàn)自己,讓媽媽吃驚,可是又不慎受傷打不成比賽……我沒有放棄!(我仍然每天去練劍,仿佛練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目的就是想得到媽媽的認可。

終于到比賽的那天了。兩個月前媽媽說的高手們都來了,比賽前媽媽緊緊盯著我。但我第一次覺得,那不再是譏諷的目光了,而且充滿了期待。甚至,甚至還有那么一點點的溫暖。這是我的錯覺嗎?還是真的呢?是因為我確實努力了所以有信心了嗎?無論如何,這些想法讓我好像打了雞血一樣,上去打的時候就和項羽一樣,感覺自己無比威猛,力大無窮。

比賽結束!我,獲得冠軍。媽媽雖然沒有像我期待那樣擁抱我,但我真切感到她眼神里的溫暖。似乎她在擦眼淚。也許還是錯覺吧……

不過,高冷的媽媽不再高冷了,譏諷的目光才是我心虛的錯覺吧。我終于懂得,我的媽媽,是很愛我的。

在擊劍館,我仰起頭,天花板還是那么的白,可是我的心再也不空了……因為,那里,有愛!

3.小結:

素材畢竟只是作文的原始材料,要成為“題材”,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其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這篇作文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該同學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并不是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xiàn)藝術的真實。什么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xiàn)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xiàn)。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nèi)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六、結篇師語,總結提升。

綜上所述,主題和題材是作文的兩個最重要的構成要素。沒有中心,材料就沒有生命力;沒有材料,中心就無所依附。所以,我們寫作不僅要重視立意,還要重視素材的積累和題材的選擇?!胺蛄⒀灾谟形铩保欠瘛把灾形铩闭窃u定作文檔次的重要標準。

本節(jié)課作文的引導、示范和實訓,按照由面到點,以點帶面的寫作指導寫作復習指導思路,先授學生以漁,幫助其理性分析審題;然后穿針引線,幫助學生總結審題要點,掌握基本技法;引導學生在讀題審題的基礎上,師生同寫同改習作。只有當我們幫助學生明確了怎樣去寫,體驗到了寫真情實感的樂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他們的真情和才情。

最后,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學到的技巧:

板書設計:

怎樣選材

技巧一:直接間接,素材積累多元化

技巧二:苦練審題,突破難關精準化

技巧三:學習選材,取舍加工典型化

技巧四:全文寫作,修改提升個性化

教學補充資料:

1.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

直接材料來源于日常生活經(jīng)歷,包括各類人、事、景、物等。作者對這類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運用于寫作時得心應手,更利于表達真情實感。例如《難忘那束溫暖的目光》的原文,全文只寫到媽媽譏諷的目光,讓人啼笑皆非。小作者覺得自己的選材都是真實的,可是選材是真實不是說要把真實的事情原封不動的敘述出來,敘述的時候要有方法,要呈現(xiàn)藝術的真實。什么是藝術的真實,就要靠美好的語言,一些小小的技巧來實現(xiàn)了。

修改文就很好的運用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將真實的生活藝術的再現(xiàn)。作文的立意就從譏諷到溫暖的升華,內(nèi)容做到從無細節(jié)到有細節(jié)。因為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生活經(jīng)歷。這種經(jīng)歷與體驗刻骨銘心,所以寫得格外真切,讀來催人淚下。

除了直接材料,我們還應學會運用間接材料。間接材料來自他人敘述、書報雜志、影視節(jié)目、博客空間等。這類材料廣而雜,有利于豐富寫作的素材。例如《音樂巨人貝多芬》,文章寫于貝多芬逝世一百多年后,作者在充分閱讀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藝術地構思并呈現(xiàn)了客人對貝多芬的一次訪問,成功地表現(xiàn)了貝多芬內(nèi)心的痛苦和對不幸命運的頑強抗爭,所選皆為間接材料,但人物形象血肉豐滿。讀來給人身臨其境之感。

直接材料和間接材料,都是寫作所需要的。

2.從生活中取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從生活中取材,首先要善于觀察。法國作家莫泊桑初學寫作時,一次想把聽來的幾個故事寫成小說,就去請教老師福樓拜,福樓拜聽后,勸他不要寫聽來的故事,出去轉轉,把所見所聞記下來。莫泊桑按老師所言,花了很多時間外出觀察終于創(chuàng)作出成功的作品。善于觀察,就要有觀察的習慣并做到細致、深入。

其次,要用心感悟。莫懷戚與家人散步,體會到肩頭的責任和使命感;冰心凝視雨中荷葉護蓮,感悟到母愛的無私偉大;泰戈爾由金色花,聯(lián)想到母愛的圣潔與人類天性的美好。用心感悟,就是在對生活的體驗中,發(fā)掘人、事、景、物蘊含的深意,獲得啟迪。

再次,要學會篩選。身邊的人誰更有特點,哪件事最使你難忘,生活的地方哪處風景最獨特,生活中入眼入耳入心的東西很多,要在腦海中過濾,從中選取印象清晰、感受深刻、觸動心靈的片段寫進文章,從而更好地表情達意。

3.圍繞中心送行選擇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需要通過材料支撐與表現(xiàn)。圍繞中心選材,就要選取最能突出中心的典型材料,果斷舍棄與中心無關的材料。例如張中行《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前半部分選取修改文章、送客、復信等事,表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特人寬厚的美德;后半部分則從作文與做人兩方面取材表現(xiàn)其嚴于律己的品質(zhì);選材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文章的中心決定著材料的取舍,也決定著詳略的安排。最能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要詳寫,對表現(xiàn)中心起輔助作用的材料應略寫。如魏巍《我的老師》,文章共寫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從“面”上略寫;后兩件事,給“我”印象最深,也最能表現(xiàn)老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老師的思念與依戀,從“點”上詳寫;點面結合,有詳有略,人物形象鮮明突出,文章結構疏密有間。

此外,圍繞中心選材,還要注意材料使用的切入角度。明代畫家董其昌說:“山行見奇樹,須四面取之。樹有左看不入畫,而右看入畫者;前后亦爾?!比〔娜氘嬋绱?,選材成文亦然。

4.注意材料的真實與新穎

中學生寫作,取材強調(diào)親歷,以突出真實性。馬克?吐溫說真實的事情不必考慮其可能性,因而有時候比虛構的故事更稀奇;岡察洛夫主張,寫作要“寫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契科夫認為,扯謊在寫作里比在談活里還要乏味得多。這些都強調(diào)真實對材料的重要性。道聽途說或無中生有,多催生虛情假意,并讓寫作變成一種粗制濫造。

取材新穎,要做到選別人未選,寫別人未寫,或者就平常素材翻出新意,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感悟。例如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寫自己小時候一次冒險爬懸崖最終在父親的鼓勵下成功脫險的經(jīng)歷,表達深刻的人生哲理。所寫事小,也并非新奇,但以小見大,感悟深刻,給讀者耳目一新之感。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4

教學目標

1.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2.品味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

3.感受聞一多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精神氣概。

教學重難點

重點:反復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愛憎。

難點: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播放【影音資源】《聞一多在李公仆追悼會上的講演片段(影視資料)》,營造情境,導入新課。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1946年,來緬懷為爭取民主和平進步而獻出寶貴生命的李公樸先生、聞一多先生,感受聞一多先生這位優(yōu)秀的詩人、卓越的學者、大勇的民主戰(zhàn)士,為爭取民主和平、反對_的行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革命氣概。

二、整體感知

1.了解文體。

講演詞又叫演說詞、講話稿,是一種供口頭向群眾宣傳的、帶有鼓動性的文章。

講演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考慮聽眾對象,要有針對性。第二,觀點集中、鮮明。第三,思路清晰,內(nèi)容充實。第四,語言通俗生動,感情深厚充沛。

講演詞的結構靈活多樣,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體都有三部分內(nèi)容:開頭提出問題,或亮出講話要點,以引起聽眾的興趣和關注;重點是中間部分對講演主旨的闡述;結尾回應開頭,總結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聽眾受到激勵和鼓舞。

可參考【微教案】《講演詞的特點》《如何寫作講演稿》

2.走近作者。

聞一多(1899-1946),原名聞家驊,湖北浠水人?,F(xiàn)代詩人、學者和堅強的民主戰(zhàn)士。1920年7月發(fā)表了第一首新詩《西岸》,從此跨入中國詩壇。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詩集《紅燭》出版。這本詩集反映了詩人對偉大祖國真摯的愛和對黑暗現(xiàn)實極端的恨。他把自己比喻為正在燃燒的紅燭,寧愿犧牲自己,誓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詩集《死水》出版,這是他的代表作,面對苦難的祖國,嚴峻的現(xiàn)實,他的愛國主義熱情更加熾烈,而虛幻的唯美主義的成分減少了。

1946年7月15日,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1946年7月17日_、朱德同志在唁電中稱贊他:“為民主而奮斗,不屈不撓,可敬可佩?!敝芏鱽硗驹诘吭~中寫道:“心不死,志不絕,和平可期,民主有望,_者終必覆滅。”

3.了解背景。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國民黨_為篡奪革命勝利果實,陰謀發(fā)動內(nèi)戰(zhàn)。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堅持民主和平,反動_和內(nèi)戰(zhàn),開展了蓬勃的愛國民主運動。國民黨_為了_這一運動,制造白色恐怖,_愛國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愛國民主人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被特務暗殺。特務們要暗殺的第二個對象就是聞一多,友人勸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舉行的李公樸先生追悼大會,他事先沒準備發(fā)言,但面對會場上特務們的無理取鬧和囂張氣焰,他忍無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講臺,發(fā)表了這篇義正詞嚴的講演。當天下午,他就被暗殺。課文是這次講演的記錄整理稿。所以稱為“最后一次講演”。

可參考【微教案】《李公樸》

4.檢查預習情況。

(1)給加點字注音。

誣蔑(wūmiè)_(tú)恐怖(kǒng)挑撥離間(jiàn)

卑鄙(bǐ)卑污(wū)賦予(yǔ)

(2)解釋下列詞語。

誣蔑:捏造事實冤枉人。

卑劣:卑鄙惡劣。

賦予: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蠻橫:(態(tài)度)粗暴而不講理。

卑鄙無恥:品行低下,不知廉恥。

挑撥離間: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5.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影視課文】,學生聽讀,注意感受作者強烈的愛憎情感。

(2)學生大聲朗讀,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diào)。

學生自主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①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②理清講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內(nèi)容。

參考

①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_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②本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精神,痛斥國民黨_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揭露了其虛偽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分析國民黨_的虛弱本質(zhì),指出人民必勝,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人民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為正義而獻身的決心。

三、局部探究

學生大聲朗讀1、2段,思考:

1.講演中,聞一多先生一再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他是從哪幾個方面痛斥的?

師生交流,回答

參考

(1)李公樸無罪而遭毒手;(2)要殺,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殺,只會偷偷摸摸地暗殺;(3)殺了人,為推脫罪責,反造謠誣蔑,嫁禍于共產(chǎn)黨。

可參考【微教案】《開頭結尾》

2.學生朗讀第3段,思考:

這一段講稿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怎樣的態(tài)度?

師生交流

參考

對李公樸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并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

總結:講演開始,聞一多先生痛斥敵人的卑劣無恥,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人民。愛憎分明,體現(xiàn)了講演者鮮明的態(tài)度。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是如何揭露_的本質(zhì),進而指出_末日來臨的?

(2)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jù)?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思考交流

參考:(1)首先表達對反對派的強烈憤慨,接著剖析出敵人內(nèi)心的虛弱:自己在恐怖、慌、害怕,然后指出他們的末日來臨:完了、快完了。

(2)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第三,歷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4.學生齊讀第三部分,思考:

(1)對進步青年,聞一多先生發(fā)出了什么樣的號召?

(2)在講演的最后,表達出聞一多先生怎樣的精神?

師生交流

參考

(1)發(fā)揚云南光榮歷史,繼續(xù)進行民主和平運動。

(2)義無反顧,隨時準備獻身的精神。

5.學生大聲朗讀全文,體會講演詞的特點和作者的情感。

四、總結拓展

1.結合本節(jié)所學課文具體內(nèi)容,總結講演詞的特點。

個人總結,小組交流。

明確:講演詞的特點:第一,有的放矢,考慮聽眾對象。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烈士追悼會的現(xiàn)場,面對的既有大批的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又有國民黨_的特務。聞先生對前者發(fā)出號召,對后者則嚴厲痛斥,充分考慮了聽眾對象。第二,觀點集中、鮮明。對民主人士與進步青年,鼓勵號召;對敵人,則是嚴厲痛斥。第三,講演首先痛斥國民黨_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接著分析其虛弱本質(zhì),最后發(fā)出號召,思路清晰。第四,多種稱呼,多種句式,多種修辭,語言鏗鏘,語氣強烈,愛憎分明。

2.在_橫行霸道的黑暗年代,無數(shù)革命先烈無所畏懼,勇于斗爭,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的生活。今天,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實際行動來緬懷革命先烈?談談你的看法。

各抒己見。

五、作業(yè)設計

(1)完成【試題中心】“基礎訓練”

(2)模仿作者練習講演,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的特點。

可參考【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贊揚李公樸斗爭精神,痛斥敵人罪行

講演內(nèi)容分析敵人的虛偽本質(zhì),指出人民必勝

號召昆明人民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獻身決心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模仿講演練習,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特點。

一篇講演詞,能夠征服聽眾,除了有清晰的思路與鮮明的觀點外,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品味一下這篇講演詞的語言特色。

二、局部探究

同學們,一篇富有戰(zhàn)斗力的講演詞,能夠征服現(xiàn)場聽眾,引起強烈的共鳴,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根據(jù)剛才所聽的朗讀,大聲朗讀課文,品味語言的表現(xiàn)力。

1.分析下列三組句子,分別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1)你們以為打傷幾個,殺死幾個,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嚇倒了嗎?

(2)你們看著我們?nèi)松伲瑳]有力量?告訴我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

(3)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地來暗殺!

學生反復朗讀,師生交流

參考

(1)反問句。用疑問的句式,表達了肯定的觀點,強烈的諷刺,鮮明的愛憎。

(2)設問句。引起聽眾的注意和思考,使聽眾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觀點上的認同。

(3)感嘆句。表達強烈感情,揭露敵人的卑鄙與虛弱。

2.用講演者的口吻反復朗讀下面的語句,體會人稱變換的作用。

(1)我們昆明的青年決不會讓你們這樣蠻橫下去的!

(2)今天,這里有沒有特務?你站出來!是好漢的站出來!

(3)其實很簡單,他們這樣瘋狂地來制造恐怖,正是他們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們制造恐怖,其實是他們自己在恐怖啊!

師生交流,討論。

參考

(1)充分表現(xiàn)出講演中和群眾的親密情感和一起戰(zhàn)斗的態(tài)度。

(2)對敵人厲聲質(zhì)問,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3)表達出對敵人的極端蔑視。

可參考【微教案】《不同人稱的表達效果》

3.文中多處運用了修辭方法,找出來并批注,體會其作用。

尋找,思考,交流

參考

(1)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

(2)無恥啊!無恥啊!

(3)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嗎?

分別運用了對比、反復、反問的修辭手法,加強了語氣,更好地表達出講演者愛憎分明的態(tài)度,強烈的感情,增強了講演的感染力。

可參考【微課堂】《聞一多先生的講演藝術》

4.質(zhì)疑問難:你還有哪方面的疑問,提出來一起探討。

問題預設

(1)“我們看,光明就在我們眼前,而現(xiàn)在正是黎明之前那個最黑暗的時候。我們有力量打破這個黑暗,爭到光明!我們的光明,就是_的末日!”結合背景材料想一想,這里的“光明”“黑暗”分別指什么?

(2)“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的精神!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如何理解這句話?

參考:

(1)“光明”指民主和平運動的勝利。“黑暗”指國民黨_的統(tǒng)治。

(2)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跨出了這大門,就沒想著再回來,“前腳跨出大門”是指走出去,“后腳跨進大門”是指退回來。表現(xiàn)了聞一多先生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四、總結拓展

播放【影視課文】,深入理解內(nèi)容,體會先生的人格力量,把握講演詞的特點。

學生復習總結本課知識點、文章內(nèi)容、寫作特色、語言特點。

師生交流。

本文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感嘆句、反問句,不斷變換人稱,運用反復、對比等修辭方法,表達了對國民黨_的強烈的憎恨,對李公樸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的熱情贊頌,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表現(xiàn)出聞一多先生追求真理、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氣概。

學習了這篇講演稿,我們不僅了解了講演詞的特點,品味了富有表現(xiàn)力的講演語言,還感受到革命先烈聞一多先生字里行間充溢的那濃烈的愛國情懷。今天,我們同學們生活在新的時代,用怎樣的實際行動愛國呢?結合本文的學習體會,談談你將怎么做。

五、作業(yè)設計

1.請你針對校內(nèi)不文明的現(xiàn)象,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講演詞。

2.課外閱讀聞一多的詩《死水》,寫出自己的閱讀體會。

可參考【寫作訓練】【悅讀世界】

六、板書設計

最后一次講演

聞一多

感嘆句、設問句、反問句的使用

講演語言特色對比、反復的修辭手法

不斷變換人稱

作用: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愛憎分明感染力強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5

教學目標:了解和掌握相關論文知識,把握論點、論據(jù)、論證及脈絡。(重點)

體會閱讀議論文的要點和技巧。(難點)

領會動手操作的實驗意識,樹立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難點)

教學課時:兩節(jié)課

教學備課:

1、丁肇中: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可略)

2、基礎知識:

肇(zhào)埋沒(mò)彷徨(pánghuáng)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

致知:求知,獲得知識。

誠意:使自己的心意思想誠懇。

正心:端正心思,使自己的心不妄動,不生邪念。

修身:修治自己的品德,也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

齊家:使自己的家庭或成員能夠齊心協(xié)力,和睦相處。

治國:治理國家。

平天下:平定天下。

抽象:不能具體經(jīng)驗到的,籠統(tǒng)的;空洞的。

袖手旁觀: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

3、課文內(nèi)容:

第一部分(1):交代話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第二部分(2--12):分析論題。以中國學生生存的問題和作者經(jīng)歷為例,

進一步揭露傳統(tǒng)教育弊端,再次點明重視實驗精神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13):得出結論??偨Y全文,論證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提出希望。

板書:提出論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1)(2)-(5)(13)

(6)-(12)

引論--------------本論--------------結論

中心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是重視實驗)(不是儒家側重的像自己的內(nèi)心去探索所謂的治國平天下之道的抽象道理,而是用科學實驗來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

每段段意如下:

(1)(因此)提出論題,中國學生應當怎樣學習自然科學。

(2)(就是說就是就是)格物致知的出處和含義,它與現(xiàn)代實驗精神一致。

(3)(但是因為因為)傳統(tǒng)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以至于它的真正意義被埋沒了。

(4)有一天(時間),明代大哲學家王陽明(人物)在院子里(地點)格竹子(事件),

硬想了七天而失敗(結果),是因為他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結論)。

(5)(因為儒家根源)王陽明的觀點,在當時可以理解,不適用于現(xiàn)在。

(6)(所以)我重視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

(7)(告訴我們只能不能)重申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

(8)(不是而是比如)實驗的過程是積極的探測。

(9)(不是它需要)實驗需要有細致具體的計劃,有一個適當?shù)哪繕恕?/p>

(10)(由此因為)用“基本知識的突破不常有,歷的學術的進展只靠少數(shù)人關鍵性的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印證觀點。

(11)(因為)用“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的特點,證明王陽明的思想的存在。

(12)(在這方面有……的經(jīng)驗為證)我(人物)到美國大學念書的時候(時間)在美國大學(地點)發(fā)現(xiàn)埋頭讀書對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事件)。

(13)(不但……而且就是說無論……還是……都這意義希望應該)強調(diào)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

4、論證方法:

(1)講道理(道理論證)(引用論證):

第2段:引用《四書》上的《大學》里的話,解釋“格物致知”的出處與含義。

第3段:引用《大學》里的話,論證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是由于格物致知不是為探求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

(2)舉例論證:

第4段:舉王陽明格竹的事例,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

第5段:繼續(xù)舉王陽明觀點的事例論述中國傳統(tǒng)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真正義。

第8段:舉研究竹子事例,論證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觀察,而是積極的動手栽種、研究生長過程、科學的觀察。

第12段:舉個人經(jīng)歷事例,具體說明埋頭讀書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或論證了在王陽明的思想下,中國的學生普遍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

(3)正反對比論證:

第7段:只能……不是

第8段:不是……而是

第9段:不是……它需要……它是要有……

突出強調(diào),論證有力,使觀點更加鮮明而更利于人們接受。

講道理可以正反對比,舉事例當然也可以正反對比。

5、問題探究:說說作者所講的“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第2段:探察事物而得到新的知識,即實地的探察,即所謂的實驗。

第13段:第一,尋求真理的途徑是對客觀事物的探索;

第二,探索應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

在作者的認識中,格物致知可以用一個詞語來代替,那就是“實驗”。文章(6)—(12)自然段都圍繞著“實驗”展開,論述了“實驗”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展開實驗等。我們將題目替換一下,就成為“應該有實驗精神”。作者在文章要講的是“中國學生應該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現(xiàn)在的答案就很清楚了,中國學生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應該有實驗的精神。

中國學生到底有沒有這種精神?答案是NO。首先是因為格物并不是為了獲得新知識,而是為了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其次,儒家傳統(tǒng)的看法認為天下有不變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從內(nèi)心領悟的。圣人知道真理后,就傳給一般人,所以經(jīng)書上的道理是可“推之四海海,傳之于萬世”的。因此(2)-(5)自然段舉例論證中國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這正是講格物致知的現(xiàn)實意義。

6、寫作特點:

(1)思路清晰,說理縝密。(引論-本論-結論)

(2)事實道理相結合,正反事理結合。(王陽明格竹反例與作者實驗正例對比)

7、學會啟示感悟?

高分低能—低分高能—高分高能。注重理論,更注重實踐,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思考,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世界,讓自己具有實踐意義的創(chuàng)新精神。

教學過程:

1、邊讀課文邊圈畫需要關注的詞語。尤其是音形義。

2、探究論點、論據(jù)、論證(見上面?zhèn)湔n)

3、深化論文的相關知識。

提出論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作業(yè)部署:體會“格物致知”精髓。

作文寫作:我和未來有個約會(我和未來的約會)

初二語文教案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雨巷》優(yōu)秀教案范文

高中語文邊城教案教學設計

高中計劃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范文

小學教學反思 小學教學反思范文多篇

《春望》教學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

關于高中語文《師說》優(yōu)秀教學設計

教育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鳥的天堂》的教案

語文教學中必背詩詞大全

47073